1.图4所示为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因素的实验装置.两块相互靠近的等大正对(用S表示两极板正对面积)平行金属板M.N组成电容器.板N固定在绝缘座上并与静电计中心杆相接.板M和静电计的金属壳都接地.板M上装有绝缘手柄.可以执手柄控制板M的位置.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对此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当Q保持不变.M板向上移.S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表示电容C变大 B.当Q保持不变.M板向右移.d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表示电容C变大 C.保持Q.d.S都不变.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ε>1).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表示电容C越大 D.此实验表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有关 2.如图5所示.由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N与静电计相接.极板M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下面哪些操作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 A.将M板向下平移 B.将M板沿水平向左方向远离N板 C.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ε>1) D.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接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海淀区一模)(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CD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②图2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0.82
0.82
m/s.
(2)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长约为60cm,电阻大约为6Ω.横截面如图3所示.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的外径,示数如图4所示,金属管线的外径为
1.125
1.125
mm;
②现有如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0.1Ω)
B.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0.03Ω)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3kΩ)
D.滑动变阻器(1750Ω,0.3A)
E.滑动变阻器(15Ω,3A)
F.蓄电池(6V,内阻很小)
G.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要进一步精确测量金属管线样品的阻值,电流表应选
A
A
,滑动变阻器应选
E
E
.(只填代号字母).
③请将图5所示的实际测量电路补充完整.
④已知金属管线样品材料的电阻率为ρ,通过多次测量得出金属管线的电阻为R,金属管线的外径为d,要想求得金属管线内形状不规则的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管线长度L
管线长度L
.计算中空部分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
πd2
4
-
ρL
R
πd2
4
-
ρL
R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海淀区模拟)(1)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

①对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D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②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部分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图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为l,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可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
2
l
g
2
l
g
,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
3
gl
3
gl

(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所用的实验器材如下:电压表V、电流表A、滑动变阻器(0~10Ω)、电源、小灯泡、开关以及导线若干,并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将得到的实验数据通过描点的方式记录在图4的I-U坐标系中(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①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读出图3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将该组数据标注在图4的I-U坐标系中,然后画出小灯泡的I-U曲线;
③若将该同学在此次实验中所用的小灯泡L连接在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2.0V,内阻不计,电阻R=5.0Ω,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P=
0.16
0.16
W.(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海淀区二模)(1)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测出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和高度,于是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1所示.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测出悬点到石块中心的长度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石块,使石块开始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由此可计算出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g=
4π2n2L
t2
4π2n2L
t2

②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由此计算出他们在山峰上所处位置的高度h=
Rt
2πn
g0
L
-R
Rt
2πn
g0
L
-R
.(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

(2)实验室有一个螺线管电阻值约为60Ω,其绕制螺线管的金属丝的电阻率为ρ.某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测量螺线管两接线柱之间金属丝的长度,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金属丝的直径d=
0.260×10-3
0.260×10-3
m.
②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螺线管的电阻,提供的实验器材实物如图3所示:
A.直流电流表(量程0~50mA,内阻约10Ω);
B.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C.直流电源(电动势4V,内阻可不计);
D.滑动变阻器(总阻值10Ω,最大电流1A);
E.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要求测量多组数据,在所给的实物图中画出连接导线.
③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金属丝直径为d,金属丝的电阻率为ρ,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金属丝的长度的计算式为l=
πd2U
4ρI
πd2U
4ρI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在一足够大的空间内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3.0×104 N/C.有一个质量m=4.0×10-3 kg的带电小球,用绝缘轻细线悬挂起来,静止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取g=10m/s2,sin37°=0.60,cos37°=0.80,不计空气阻力的作用.
(1)求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及电性;
(2)如果将细线轻轻剪断,求细线剪断后,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从剪断细线开始经过时间t=0.20s,求这一段时间内小球电势能的变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海淀区一模)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电子枪具有释放出电子并使电子聚集成束以及加速的作用;偏转系统使电子束发生偏转;电子束打在荧光屏形成光迹.这三部分均封装于真空玻璃壳中.已知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0.91×10-30 kg,电子所受重力及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电子枪的三级加速可以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加速电场,若从阴极逸出电子的初速度可忽略不计,要使电子被加速后的动能达到1.6×10-16J,求加速电压U0为多大;
(2)电子被加速后进入偏转系统,若只考虑电子沿Y(竖直)方向的偏转情况,偏转系统可以简化为如图丙所示的偏转电场.偏转电极的极板长l=4.0cm,两板间距离d=1.0cm,极板右端与荧光屏的距离L=18cm,当在偏转电极U上加u=480sin100πt V的正弦交变电压时,如果电子进入偏转系统的初速度v0=3.0×107 m/s,求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亮线的最大长度;
(3)如图甲所示,电子枪中灯丝用来加热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控制栅极的电势比阴极低,调节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可控制通过栅极电子的数量.现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电子的数量增加,应如何调节阴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电压.
电子枪中A1、A2和A3三个阳极除了对电子加速外,还共同完成对电子束的聚焦作用,其中聚焦的电场可简化为如图丁所示的电场,图中的虚线是该电场的等势线.请说明聚焦电场如何实现对电子束的聚焦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