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5所示是小明家新购买的小轿车.小明的爸爸驾驶新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3km.用时1min40s.该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2000N.请计算回答: (1)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多大? (2)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行驶的车辆对环境产生哪些污染? (4)为了减小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2?江西)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4
-4
℃.
(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A
A
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
A
A
刻度尺.
(3)小园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正确连接好如图3所示的实物图,并画出与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在闭合开关前,同伴小苹提醒她所画的电路图有不对应之处,请您指出:①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画在阻值最大处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画在阻值最大处

(4)江西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方案:每月耗电第一档电量为15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即每度电0.6元;第二档电量为151至280度,每度电0.65元;第三档电量为281度以上,每度电0.9元.小袁家上月初和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则她家上月用电为
215
215
kw?h;如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
3.25
3.25
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5?重庆)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给出了下列器材:电源(电压为6V)、一个定值电阻(9Ω)、一个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是30Ω)、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若干.活动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在正确的连线和调节滑片,小明测出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表示数(V)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电流表示数(A) 0.17 0.22 0.28 0.34 0.39 0.44 0.50 0.56
功率(W) 0.77 0.88 0.98 1.02 0.98 0.88 0.75 0.56
(1)现在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器材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正确的连接(已经连接的导线不能改动).
(2)数据记录表格一中的“功率”是那个器材的功率?答: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

(3)小明通过分析数据提出了一个猜想:“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图中的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相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最大”.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明用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把原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下,进行了一次验证,数据记录如下表二,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表示数(V) 4.5 4.0 3.5 3.0
电流表示数(A) 0.15 0.20 0.25 0.30
变阻器电阻(Ω) 30.0 20.0 14.0 10.0
变阻器功率(W) 0.68 0.80 0.86 0.90
你认为小明这次验证实验能否验证其猜想?答: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没有变小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没有变小

(4)现实验室有三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是20Ω,30Ω,40Ω.为了继续验证小明的猜想,应选择的电阻是
20
20
Ω,理由是:
定值电阻的阻值就小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定值电阻的阻值就小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上海模拟)在学习压强概念后,晓红知道了固体由于爱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此提出问题: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它所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

(1)如图1所示,晓红分别将质量相等水和冰块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观察到水和冰块对塑料袋的作用现象不同,她认为产生原因是液体具有
流动性
流动性

(2)晓红继续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她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她进行了合理的假设.你认为晓红的假设是: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验证假设,晓红接着将玻璃筒分别浸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进行研究.她在玻璃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3所示.她通过测量玻璃筒所加入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液体甲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液体乙密度为1.O×103千克/米3,液体丙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1 37.5 3.O×103
2 45 3.6×103
3 67.5 5.4×10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4 30 3.O×103
5 36 3.6×103
6 54 5.4×10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7 25 3.O×103
8 30 3.6×103
9 45 5.4×103
①分折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与9或4与8
2与9或4与8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出结论:
(a)分析比较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b)分析比较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新台阶.
(1)如图1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庞大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2)用来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的方法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3)“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68个多小时,绕地球45圈,在此过程中,三位航天员能看到
45
45
次日出.
(4)自从准确入轨后,飞船的工作状态非常出色,其中的太阳帆将
太阳
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供飞船内仪表等正常工作.
(5)如图2所示的是两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在飞船舱内通话时的情景,这表明在飞船的舱内
(填“是”或“不是”)真空.
(6)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防止返回舱因温度升高而熔化,飞船的设计师们在返回舱的表面涂了一层特殊物质,利用这种物质在高温下先熔化再汽化时要
吸收
吸收
大量的热,使返回舱温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18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请问:

(1)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___________,受到的重力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的和力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是为了_____,从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摩擦.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因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