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度计测液化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右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液体的沸点,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熔点℃ 沸点℃
232 液态氧 -183
1083 液态氮 -196
固态酒精 -117 酒精 78
固态水银 -39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右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液体的沸点,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190℃氧为液态 

B.可选用锡锅熔化铜块

C.-200℃的酒精为固态

D.水银温度计可测-50℃的气温

熔点℃

沸点℃

232

液态氧

-183

1083

液态氮

-196

固态酒精

-117

酒精

78

固态水银

-39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热量的传递

  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温度高的物体总会把热量传递给温量低的物体,直到它们之间的温度相等为止.那么,热量是怎样传递的呢?一般来说,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拿一根铁丝,把一端放在火上烧,另一端拿在手中,过一会儿你会觉得手拿的这一端也烫起手来;把一块烧热的砖放在地板上,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地板也被烫热了.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物体的热量既可以在物体自身不同的部位间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之间传递.这种热量自动地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的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炒菜做饭的时候,火焰的热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给铁锅,再通过铁锅传给饭或菜;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也是利用热传导,即温度计的玻璃泡的表面跟被测量的物体接触后,把待测物体的热传导到玻璃泡内部,使里面液体受热膨胀,这样液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显示温度量值.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人们把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把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固体中的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其他的固体大都是不良导体,如石头、陶瓷、玻璃、木头、皮革、棉花等.我们用来烧饭、烧菜的锅都是用善于传热的金属制成的,目的就是能让热尽快地传给待加热的食物.冬季人们穿棉衣、毛衣或羽绒服,正是因为这类东西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存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达到保暖的目的.

  热的另一种传导方式叫对流.

  取一个盛水的烧坏,里面放进几条小鱼.把烧杯倾斜放在架子上,杯口下面放一盏燃烧着的酒精灯.烧了一会,杯口的水开始沸腾,小鱼却仍然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着.用手摸一摸烧杯的底部,原来杯子的底部还是凉的.

  这表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那么,为什么在水壶里的水,一会儿就被烧开了呢?

  原来,用水壶加热水的过程中,下部的水首先受热,体积膨胀变轻,向上浮起,而上部的水没有受热,比下部受热的水重,就向下沉.这样不断地上下交替运动,壶里的水就逐渐热起来,直到沸腾.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是热传递的又一种方式.

  除了水以外,空气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也能通过对流来传递热量.如果你用手在炉的上方和炉门处试一试,就会感到,炉的上方有一股热气冒出来,而炉门处却有一股冷气吹入.这是因为炉膛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从炉门进入炉子来补充.冬季把炉子放在屋里,上升的热空气占据了上部空间,上部比较重的冷空气便下降,形成了冷热空气的不断对流,经过一段时间整个房子就变暖了.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气体对流的例子很多.例如,冬季用暖气片取暖,就是要用暖气片把空气加热,使空气对流,把热传遍室内.因此,暖气片一般要放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不能放在________.

  热的另一种传递方式叫热辐射.

  站在火炉或火堆旁,身体向着火的一面会感到热,这种热是从哪里来?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所以这不是传导来的.是空气对流吗?也不是,因为人的感觉只是向着火的一面热,而不是全身都热.这种热由温度高的物体沿直线直接向四周投射的传递方式叫辐射.太阳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给地球的.

  热辐射是一种很重要的传递热的方式.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太阳的辐射(普照),才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和人类活动.辐射是以热源为中心向四周发出的;在跟热源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辐射的强度是相等的.但辐射的强度限离开热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辐射越弱.另外,障碍物如木板,能挡住辐射热.

  辐射还跟物体的颜色有关,颜色越深,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就越强;颜色越浅,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就越弱.夏天我们常穿________衣服.

(1)请在文章空处境上合适的词.

(2)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常有蒸、烤、煮、炸等多种技法.请你对照文章中关于热的传递方式分别指出:蒸、炸、烤各属于哪种方式?

(3)为什么说“正因为有了太阳的辐射(普照),才有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和人类活动”?请你结合本章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3)纠正错误后,小明用此温度计做“水的沸腾”的实验,记录(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
时间/min01234567891011
温度/℃6070809095989895989898
①如图2所示,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②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______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第8分钟应该为______℃.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当水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③修正好数据后,在图3用笔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④小明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二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4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一下,为什么两次图线有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
5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
温度(℃)20242832364044
升高温度(℃)04812162024
表二
10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
温度(℃)20222426283032
升高温度(℃)024681012
表三
时间(分钟)///////
温度(℃)///////
升高温度(℃)///////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________.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为:
________.
④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选填字母),请你把实验方案的设计填在表三________中.
⑤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实验所用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
A 测定物质的密度B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C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D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