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去年济南市对大明湖进行了首次换水清淤.换水后的大明湖水清见底.鱼儿欢畅.爱湖小分队的同学准备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对湖水水质进行监测.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大明湖周边主要污染源很容易导致湖水密度增大.而密度达到1.05*103kg/m3的水域就不适宜湖里鱼类的生存.他们就想到做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来监控湖水密度.为此找来了一根长1.2m粗细均匀的木条.在底端嵌入适量重物.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就可以监测湖水密度了.测量得该简易密度计的总质量为0.5kg (1)先将该木条放入足够深的清水中.测得木条露出水面0.2m.在水面处画上白线.请计算出木条底端受到的水的压强及木条受到的浮力. (2)请通过计算说明应在木条的什么位置画上表示污水密度达到1.05*103kg/m3时的红线.以监测湖水的密度是否超标. 解:(1)木条受到水的压强: 木条受到的浮力: (2)∵该密度计漂浮 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7月29日进行的罗马世锦赛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琳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此次罗马世锦赛的首块金牌,同时也将世界纪录缩短了逾6秒.最终以7分32秒的成绩率先抵达终点.这是我国男子游泳选手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中夺得金牌.在当天的决赛中,张琳800米自由泳平均速度是
 
(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闸北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挂在绳子下面,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用仪器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p,将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p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二列中.(已知ρ1>ρ2,容器足够深,液体不溢出.)
表一(液体密度为ρ1
实验序号 h
(米)
p
(帕)
△h
(米)
△p
(帕)
1 -0.02 1000 0.0l 0
2 -0.01
3 0 1000 0.01 100
4 0.0l 1100
5 0.02 1200 0.02 200
6 0.04 1400
7 0.05 1500 0.03 300
8 0.08 1800
9 0.10 2000 0.04 0
10 0.14 2000
表二(液体密度为ρ2
实验
序号
h
(米)
p
(帕)
△h (米) △p
(帕)
11 -0.02 800 0.0l 0
12 -0.0l 800
13 0 0.0l 80
14 0.0l 880
15 0.02 960 0.02 160
16 0.04 1120
17 0.05 1200 0.03 240
18 0.08 1440
19 0.10 1600 0.04 0
20 0.14 1600
①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
1000
1000
800
800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
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随着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随着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
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
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在圆柱体没有全部浸没液体中之前,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中,△p与△h的比值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

④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大于
0.1米
0.1米
时,压强p不再随h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次数 U/V I/A
1 2.5 0.5
2 2.0 0.3
3 1.2 0.19
04 0.7 0.15
5 0.2 0.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