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8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 h/mm 压 强 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⑴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有关. ⑵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 和 .要改变的是 . 图8 ⑶小莉同学在学习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 = 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 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 Pa.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
(甲/乙)图中的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1 102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
质量
质量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海沧区一模)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
(甲/乙)图中的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
质量
质量
不同.
(3)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会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部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减小
减小
(增大/减小/不变),水的沸点
降低
降低
(升高/降低/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
(能/不能)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
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
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填“不变”、 “变大”、 “变小”).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上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

倒立、         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2分)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7)(2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

       (“能”或“不能”)看到像。

(9)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 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填“不变”、 “变大”、 “变小”).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上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
倒立、        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2分)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7)(2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
       (“能”或“不能”)看到像。
(9)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 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1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
(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
 
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
 
的光斑(填“不变”、“变大”、“变小”).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
 

精英家教网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图2中的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7)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置
 
(“能”或“不能”)看到像.
(9)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精英家教网
(1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