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要测量图2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c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做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宝山区一模)小李同学在做“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需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图2所示的实物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按图所示的连接情况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2中正确连接.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接)
(2)为了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与材料有关,必须选用长度和
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
都相同、
材料
材料
不同的导线(Ri)分别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进行实验.
(3)为了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与长度有关,小李同学选用符合要求的导线进行实验,并将第一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内;接着选择较短的导线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闭合电键做第二次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所示的现象,这表明
电路中的电流超出电流表0.6安的量程
电路中的电流超出电流表0.6安的量程
;若要继续正确探究这一关系,这时需要小李同学做出的调整是
打开电键,更换电压较低的电源(或将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换成0~3安),继续实验
打开电键,更换电压较低的电源(或将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换成0~3安),继续实验

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物理量
序号
电流
(安)
电压
(伏)
材料 横截面积 长度 电阻
(欧)
1 0.42 5.8 S L 13.8
2 5.2 S
L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是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图1已经画出了实验电路图.
(1)如图2所示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在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该同学在开关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完好.为了能能使小灯泡发光,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C
C

A、更换一相同规格的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2.20 1.50 2.50
电流(A) 0.22 0.16
(3)然后正常进行实验,有关记录在下表:
①该同学观察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写出一条即可).
②由于粗心大意,该同学没有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于是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
U1
I1
=
2.20V
0.22A
=10Ω,再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
U
2
2
R
=
(2.5V)2
10Ω
=0.625W.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0.625W(选填“>”、“=”、“<”),原因是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4)该同学在实验中进行了3次测量,其测量的目的是
A
A

A、找普遍规律    B、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C、都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云南)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刻度尺
刻度尺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4
4
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量)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cm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正确
正确
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
用钩码更好
用钩码更好
;理由是:
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宜确定
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宜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河西区二模)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电学量的变化往往能用来反映力学、热学、光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共同设计了一种用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力学量-----距离变化的装置.
(1)如1所示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装置原理图,图中R0是定值电阻,ab是沿竖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长60c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其电阻Rab为9Ω,电阻随长度变化均匀;M是上下均有挂环、可沿竖直导轨上P移动的小物块,它左端用水平金属细杆(电阻不计)与滑片P相连,P与ab接触良好;除金属杆ab、小物块M,金属细杆和导轨外,他们还准备了以下器材:
A.电源(提供4V的稳定电压)
B.电源表A(量程0~0.6A)
C.电压表V1(量程0~3V)
D.电压表V2(量程0~15V)
E.定值电阻R0(1Ω、3Ω、5Ω的电阻各一个)
F.开关S一个、导线(足够长)若干
①同学们认为,该装置应该尽可能地反映M移动的距离范围,同时还希望电压表上的每根刻度线都能够表示出移动是距离值,要达到此目的,电压表应该选
C
C
(填器材序号字母)、定值电阻R的阻值应该选
3
3
Ω的.
②在他们①的设计的设计方案中,P在ab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1.5
1.5
V.
(2)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一个建议,能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再想想办法,使测量的距离范围更大?
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增加一组滑轮组试试,图2所示的三个图分别是小明、小亮和小艳设计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根据滑轮组绳的绕法可知,N点的移动距离范围小于M
根据滑轮组绳的绕法可知,N点的移动距离范围小于M

小亮
小亮
(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能使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