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到持续的电流, 必须有 , 并且整个电路还必须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福建省福安市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测试题

考题一: 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考试要求:

⑴观察量筒的分度值、量程,并记录;

⑵正确测量水的体积,并记录;(不要求估读);

⑶实验认真、尊重事实、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20ml量筒一个,小烧杯(内盛适量的水)。

实验步骤:

1.观察量筒的分度值、量程,并记录。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3.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并记录。

4.整理实验器材:把量筒中的水倒入小烧杯中,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量筒的量程:_____________

1分

分度值:___________

1分

2.操作过程

1、正确把水倒入量筒中

2分

2、读数方法正确

2分

3、记录结果:水的体积为______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往量筒中倒水要注意方法。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保持相平。

考题二: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

考试要求:

⑴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记录;

⑵测出热水的温度并正确记录;

⑶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温度计、暖瓶中的热开水、杯子

实验步骤: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温度计的量程从能测的最低温度到能测的最高温度)。

2.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烧杯的热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正确读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记录热水的温度。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将烧杯的水倒入废液桶,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温度计的量程:____________

1分

分度值:__________

1分

2.操作过程

正确使用温度计

2分

正确读数

2分

正确记录热水的温度:______

2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观察温度计时,要拿起温度计。

2、记录温度计的量程时,从能测的最低温度值到能测的最高温度值,同时要有单位。

3、分度值是指相邻的两条刻线(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记录分度值也要有单位。

4、温度计的泡壁非常薄易碎裂,使用时应注意温度计不能与硬物相碰撞。

5、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须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注意不能把温度计颠倒使用,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6、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7、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千万不能取出温度计,再读数),眼睛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考题三:用弹簧秤称铁块的重力

考试要求: 

 ⑴观察弹簧秤“0”刻度是否归“0”,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⑵测量铁块的重力,并正确记录结果;

⑶实验认真,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5N的弹簧秤一只,铁块,铁架台。

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秤的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不对准要调整。

2.观察弹簧秤量程范围、分度值,并记录到表格中。

3.把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并在弹簧秤上挂上铁块,测出铁块的重力,并记录。

4.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弹簧秤的指针是否对“0”         

1分

弹簧秤量程             

1分

弹簧秤分度值             

1分

2.操作过程

1、把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

1分

2、把铁块挂在弹簧秤上

1分

3、测出铁块的重力G=_________

4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弹簧秤的指针若不对在“0”刻度,应进行调整。

2、读数时,视线、指针、刻度线应保持相平。

考题四: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考试要求:

⑴观察水平台上天平的称量以及游标尺上的分度值, 并记录

⑵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横梁平衡

⑶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记录。

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小铁块(或铝块)

实验步骤:

1.将天平移到面前的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量程和游标尺上的分度值,并记录。

2.调节横梁平衡;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正确记录物体的质量: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用镊子将右盘里的砝码放回砝码盒,把游码归零,取下左盘里的被测物体,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天平的称量:_________

1分

游标尺上的分度值:________

1分

2.操作过程

调节横梁平衡

1分

正确使用天平

2分

正确记录物体的质量,m=_________

2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1分

1分

注意事项:

1、记录天平的量程和标尺上的分度值要有单位,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就是天平铭牌上所写的标量和感量。

2、调节横梁平衡时,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横梁平衡后,不能再移动天平,也不能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3、估计被称的物体的质量应从估计数起,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加减砝码,然后调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4、砝码的夹取一定要用镊子。

5、整理器材时,天平归位前,要将游码归零。

考题五:用量筒测己知质量小石块的密度

考试要求:

⑴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并记录;

⑵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求出已知质量的石块的密度并记录

实验器材:量筒、小石块、玻璃杯、水、细线

实验步骤:

1. 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并记录。

2. 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要保证能浸没整个石块),测出水的体积V1(读数时,视线要跟水面的凹面相平),并记录(注意写上正确的的单位)。

3.将系有细绳的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读数时,视线要跟水面的凹面相平),并记录,注意也要有单位。

4.计算石块的体积: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减去水的体积V1就是石块的体积V,即V=V2-V1,并记录(注意写上正确的单位)。

5.根据公式ρ=m/v,利用已知石块的质量和石块的体积V,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取出量筒中的小石块,用毛巾擦干石块上的水,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量筒的分度值:__________

1分

2.操作过程

水的取用

1分

水的体积的读数

1分

水的体积V1=________

1分

石块体积的测量

1分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________

1分

计算石块的体积V=________

1分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ρ=______(填公式)=______

2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使用量筒应该注意:①观察量筒所标明的单位(量筒上注明"ml",是"毫升"的符号,1ml=1cm3)。②观察量筒的分数值,即相邻的两个刻线(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记录时要有单位。③往量筒倒水时,要沿着筒壁徐徐倒入,防止在倒入的水中出现气泡。④量筒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水面相平,观察时要以凹面为准。⑤用量筒量取适当的水,要保证能浸没整个石块,若能取整数值,如40ml或50ml,以便于计算更好。

2、小石块放入量筒时要轻轻地放入,细绳要挂在量筒壁上。

3、记录体积时都要有单位,注意石块体积是固体体积,单位要用cm3,而不能用ml。

4、计算石块的密度要先填公式ρ=m/v,再直接写出计算结果,注意要有单位。

考题六: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电压

考试要求:

⑴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用电压表分别测出小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U1、U2以及L1、L2串联后的总电压U;

⑶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三节干电池、一只电压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选用0-3V量程,注意电

流要"+"进"-"出),闭合开关,测出L1两端电压U1,并记录。

3.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2两端(选用0-3V量程,注意电流要"+"进"-"出),闭合开关,测出L2两端电压U2,并记录。

4.把电压表并联在L1、L2的两端(选用0-15V量程,注意电流要"+"进"-"出), 闭合开关,测出L1、L2两端的总电压U,并记录。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拆开电路,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1分

2.操作过程

电路连接正确

1分

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量程选择,“+”“-”接线柱选择正确

1分

读取电压表的示数U1=_____

1分

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量程选择,“+”“-”接线柱选择正确

1分

读取电压表的示数U2=______

1分

电压表测L1、L2两端的总电压,量程选择,“+”“-”接线柱选择正确

1分

读取电压表的示数U=_______

1分

实验测量操作正确

1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前,要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并断开开关。

2、要测定某部份电路两端的电压值,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这部份电路的两端, 还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压不得超出电压表的量程。在预先不能估计被测电路的电压值时,要用电路的开关进行迅速试触,如果指针示数在较小的量程范围内,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4、进行电路连接之前,都要断开开关,实验完毕,拆开电路之前,也要断开开关,再进行整理。           5、记录U1、U2、U时 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考题七: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考试要求:

⑴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能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⑶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

2. 断开开关,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进"-"出,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电流"+"进"-"出,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式"一上一下"(一上是指上面两个接线中的一个接线柱,一下是指下面的两个接线中的一个接线柱)。

3.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流表的指针位置,使电流表的读数为0.1A或0.2A,并记录。测出对应的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4.根据公式R=U/I,利用测出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 断开开关, 拆开电路,仪器归位。

实验记录、评分表: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1分

2.操作过程

电压表量程选择、“+” “-”接线柱连接正确

1分

电流表量程选择、“+” “-”接线柱连接正确

1分

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

1分

电路其他部分连接正确

1分

实验测量操作正确

1分

读取电流表示数,I=________

1分

读取电压表示数,U=_________

1分

计算出电阻值R=_______

1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注意了解各种器材的规格,如每个电池的电压值,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值,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尽量估计电路中的电流和被测电阻端电压的最大值,以正确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2、连接电路前,要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并断开开关。实验时每次读完读数后应及时断开开关。

3、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到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4、闭合电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使电流表的读数为0.1A或0.2A,以便计算电阻的阻值。        5、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和电阻的阻值都要有单位。

考题八: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考试要求:

⑴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能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根据电功率公式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⑶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个小灯炮、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实验步骤: 1. 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

2. 断开开关,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选用0-3V量程,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式"一上一下"。

3.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电压表的指针位置,使电压表的读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2.5V,并记录,即U=2.5V。这时灯泡正常发光,测出对应的电流表的读数,这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并记录。

4.根据公式P=UI,利用测出的额定电压值U和电流值I,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完毕, 断开开关, 拆开电路,仪器归位。

实验要求

考查项目及实验记录

分值

得分情况

1.基本要求

1分

2.操作过程

电压表量程选择、“+” “-”接线柱连接正确

1分

电流表量程选择、“+” “-”接线柱连接正确

1分

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

1分

电路其他部分连接正确

1分

实验测量操作正确

1分

读取电压表示数,U=________

1分

读取电流表示数,I=_________

1分

计算出额定功率P=________

1分

3.整理实验器材

1分

实验记录、评分表: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注意了解各种器材的规格,如每个电池的电压值,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值,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尽量估计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以正确选用电流表的量程。

2、连接电路前,要根据电路图,摆好器材,并断开开关。实验时每次读完读数后应及时断开开关。

3、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到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4、闭合电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使电压表的读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然后测出对应的电流表读数I,就是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

5、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和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都要有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