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6.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同学体重之比是5:4,同时开始登山,先后到达山顶,甲、乙两同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则两同学登山的功率之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两地之间仅有一条公路且相距300千米.从A地早上9:00起每隔45分钟开出一辆汽车驶向B地,车速为60千米/小时,下午15:00,A地开出最后一班车.另外每天由B地早上8:00起每隔1小时也开出一辆汽车驶向A地,车速为75千米/小时,下午16:00,B地开出最后一班车.则由A地早上9:00开出的班车在行驶途中能见到
6
6
--辆由B地开出的班车;由B地下午15:00开出的班车在行驶中能见到
7
7
辆由A地开出的班车.(进出站时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A、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的
最小最亮的
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实验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
移动.
B、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
 (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实心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质量比是
16:15
16:15
;如果将甲、乙物体各切去1/3,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
2:3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16:15
16:15
;如果将甲物体切去1/2,则乙物体切去1/3,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2:3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