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0-12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骑自行车者比跑步者迟5s出发, 信息二: , 信息三: . 图10-10 图10-11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咸宁)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运动距离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时间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1)完成下表中空格的数据:
运动距离(m)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各段平均速度(m/s) 2.08 4.76 6.67 8.33 10.00 10.00
从数据分析可知:该同学骑自行车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关于加速的原因正确的是:
B
B

A.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        B.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C.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小于阻力        D.都有可能
(2)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匀速运动过程中人骑自行车的牵引力为F=
150
150
N,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1500
150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鼓楼区二模)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测自行车的速度:在离出发线5m、1 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如图所示)
运动距离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时间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从表中我们可以粗略判断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请计算出5m至10m、40m至50m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2.78
2.78
m/s、
10
1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
②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第二次实验中阻力臂应为
0.3
0.3
 m.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4 2.0 0.12
2 1.5 0.1 0.5
(2)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自行车轮胎内气压越低,骑起来就越费力;汽车轮胎内气压越低,油耗就越高.李明和张强经过观察发现,轮胎内气压降低是导致它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的一个原因,于是他们提出了滚动摩擦力是否与轮胎和地面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问题.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在同一水平道路上,让李明骑在同一辆自行车上控制方向把,双脚踏在踏板上不动.分别在三种胎压情况下,由张强用弹簧测力计沿运动方向拉着自行车匀速运动.经过反复实验,得到了不同胎压下滚动摩擦力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车胎放掉的气体质量、其它阻力忽略不计).
胎压 正常 较低 很低
滚动摩擦力(平均值) 10.5N 15.2N 20.8N
①在上述实验方案中,“让李明骑在同一辆自行车上”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压力
压力
相同;“沿运动方向拉着自行车匀速运动”是为了使拉力
等于
等于
滚动摩擦力(“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滚动摩擦力
越大
越大

③胎压降低导致汽车油耗增大的原因是:
胎压降低,滚动摩擦力增大
胎压降低,滚动摩擦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