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取八个玻璃水瓶.使其盛水的量由少到多.用木棍自少水的到多水的瓶逐个敲击.将会产生的八个音节依次是 这一现象表明 . 若按同样的顺序改用嘴吹.将会产生的八个音节依次是 .这一现象又能说明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备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刚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儿的瓶中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
(1)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请你举出一例:
操场上的水扫开后干得快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
(2)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
一杯水,两块玻璃片,滴管

(3)实验步骤:
①用滴管取两滴液体分别放于两个玻璃片上,使表面积不同;
②将两玻璃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控制温度及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
③观察看哪个液滴干得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小华、小云三位同学用8个相同的水瓶演奏了一首音乐.他们是这样做到的:在这8个相同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从左到右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Do Re Mi Fa So La Si 
?D
o”的声音.
(1)好奇的小明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告诉他:敲击水瓶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因为瓶壁在
振动
振动
而产生的.瓶中装的水量多少不同,瓶壁发出的音调高低不同.请你根据演奏时听到的音调和老师的解释,写出敲击水瓶时音调高低与瓶中水量的关系:
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小华同学觉得好玩,用嘴从左向右向瓶中吹气,结果听见音调却由高到低,她觉得非常奇怪,就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吹气时,主要是里面的空气柱发出声音.请你根据老师的解释,写出吹水瓶时音调高低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关系:
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小云回家后,向保温瓶中倒开水,发现听到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你认为小云听到声音的发声体主要是
空气柱
空气柱
(填“瓶壁”或“空气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理探究活动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分别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摇晃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ρ=1.37g/cm3
精英家教网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后回答:猜想1
 
,猜想2
 
.(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理活动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了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的体积比玻璃球的体积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的质量比玻璃球小.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分别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摇晃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4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60.2 “跑”出米面
(4)分析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后回答猜想1
错误
错误
,猜想2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乒乓球的密度值小于米的密度
乒乓球的密度值小于米的密度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发现:
精英家教网
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中(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中(3)、(4)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1632-1723)当年也有类似发现,他制作玻璃球以观察青蛙卵.用高温火焰加热玻璃棒的一端使其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中(5)所示,由此可知玻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用镊子将液态玻璃球取下并使其自然冷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玻璃球;透过玻璃球观察直径为1.0mm的青蛙卵,所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如图中(7)所示,则该青蛙卵像的直径为
 
cm,此时该玻璃球的放大倍数为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