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 前面说的白炽灯比煤油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是利用电流流过灯丝产生高热来发光的.热量有很大的浪费.也就是说白炽灯是灯与热难舍难分. 后来.美国人研制成功了水银灯.它发出的光极强.适合于电影的拍摄,但水银灯有很强的紫外线.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损害人的视力. 经过试验和摸索.终于找到一种荧光物质.如果在水银灯玻璃管内壁涂上它.紫外线会被转换成像白炽灯那样的光线.这种灯的光色接近日光.因此通常把荧光灯称为“日光灯 .它的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好几倍.使用寿命比白炽灯长.一般可达四五千小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2?徐州一模)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乙灯更亮了
乙灯更亮了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流I/A 0 0.12 0.16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灯泡发光情况 不发光 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
温度低
温度低
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河北模拟)石家庄42中学生宿舍走廊的路灯,原来并联两盏“220V  25W”的白炽灯泡,每晚工作10小时.同学们发现灯泡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于是,小强同学提出建议:在保证亮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两盏“220V  100W”灯泡串联后代替原路灯.
(1)改装前,两盏灯每晚需要消耗多少电能?
(2)改装后与改装前亮度一样吗?说明理由,并说出这样改装的好处.
(3)小明同学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同学,他想:路灯改装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通过查资料知道有一种“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打开;还有一种“声控开关”--有声音时自动闭合,一分钟后,若再无声音就自动断开.小明利用这两种开关设计了一个“聪明”的电路:白天路灯不亮,晚上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路灯自动亮起来.请判断小明设计的电路是图中的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像.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石家庄42中学生宿舍走廊的路灯,原来并联两盏“220V 25W”的白炽灯泡,每晚工作10小时.同学们发现灯泡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于是,小强同学提出建议:在保证亮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两盏“220V 100W”灯泡串联后代替原路灯.
(1)改装前,两盏灯每晚需要消耗多少电能?
(2)改装后与改装前亮度一样吗?说明理由,并说出这样改装的好处.
(3)小明同学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同学,他想:路灯改装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通过查资料知道有一种“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打开;还有一种“声控开关”--有声音时自动闭合,一分钟后,若再无声音就自动断开.小明利用这两种开关设计了一个“聪明”的电路:白天路灯不亮,晚上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路灯自动亮起来.请判断小明设计的电路是图中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