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密度是通过下面什么方法来表示的( ) A.比较质量的大小 B.比较体积的大小 C.在体积相等时比较质量的大小 D.在质量相等时比较体积的大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通过下面什么方法来表示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通过下面什么方法来表示的( )
A.比较质量的大小
B.比较体积的大小
C.在体积相等时比较质量的大小
D.在质量相等时比较体积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通过下面什么方法来表示的


  1. A.
    比较质量的大小
  2. B.
    比较体积的大小
  3. C.
    在体积相等时比较质量的大小
  4. D.
    在质量相等时比较体积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近日,外国某公司推出了一种小型车,由于它的节能效果很理想,仿佛预示着在新兴的绿色浪潮中,小型车将成为主力,
        其实,节能并非小型车的专利,大型轿车也能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发现,采用高效混合动力引擎能让一辆普通汽车的能效提高大概一倍,利用高科技材料使该车的重量减半,加上更好的轮胎和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外形还能让能效再翻一番.调查显示,影响汽车油耗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汽车的体积,而是汽车的重量,重量大约消耗掉了车辆行驶中四分之三的能源.
        在同等重量下,体积大一些的车更能保护驾乘者;而同等体积下,更重的汽车对人的危害更大.所以说,要在省油省钱的同时保护生命,就得让车相对较大,这意味着舒适和安全.但是在汽车体积增大的同时,又不能使其太重,因为太重会让汽车变得危险,因此,现在科研人员通过设计并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让汽车更轻,从而让各种尺寸的汽车变得更安全.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重”,其实它的含义在物理中是广泛的,如我们说“我的体重是50kg”、“油比水轻,铁比木头重”,这两句话中“重”在物理中分别指的是        
(2)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可知,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不能有效地减少汽车的油耗  ______   
A.增大汽车的体积    
B.减小汽车的质量    
C.采用高效混合动力引擎    
D.使汽车外形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3)现在,在机械中广泛使用了大量的合金,如在纯铝中加入4%的铜器和少量的镁、锰、硅、铁等,就能制造出硬铝,这种硬铝既保持了铝密度小的特性,还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这种硬铝可用于制造汽车哪些部件?这样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小红、小明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某种液体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小红同学用天平、量筒、质量不等的铝块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某种液体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某种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某种液体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铝质量(g)铝体积(ml)实验序号液体的质量(g)液体的体积(ml)
12710(1)5810
25420(2)6620
38130(3)7430
(1)小明表二中记录的数据有明显错误,其产生错误原因是________.
(2)利用哪些方法处理上述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方法一: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
(3)某种液体的密谋是________g/cm3.
(4)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__
(二)如图所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曼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曼所在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用以吸引大头针.如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曼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________,可判断它磁性的强弱.
(2)通过比较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__.
(5)小曼做完实验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若将d中甲的大铁钉去掉,那么甲、乙吸引大头针数目是否还是甲多乙少呢?于是进一步猜想:D、甲多乙少  E、甲少乙多  F、甲一个也不吸引  G、无法判定
你认为她的猜想最有理由成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