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下.增大 5.D 6.B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白云区一模)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
(甲/乙)图中的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20丙中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c

A.a     B.b    C.c    D.d
(3)实验后,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会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你的解释是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4)如图丙组的小妍用光滑的厚纸,做成纸锅盛有水并加热,过一会儿水 就沸腾了,纸锅
不会
不会
 (选填“会”“不会”)燃烧,原因是: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能达到纸的着火点)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能达到纸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目前汽车刹车器均采用油压制动.油压制动刹车时消耗的机械能以内能形式排放掉,形成能源的浪费.现有一种汽车再生制动器,能把汽车刹车制动时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有效地利用了能量.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汽车再生制动器相当于           

A.电动机    B.汽油机    C.发电机

(2)实际上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无法提供足够的刹车阻力,仍需要与油压制动器配合使用,产生恒定的刹车阻力来满足刹车要求,若某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刹车时再生制动器产生的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t/S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再生刹车阻力f/103N

8.0

8.1

8.4

9.0

10.0

10.0

10.0

7.5

5.0

①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所产生的刹车阻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不变再减小

②在图甲中作出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0~0.8s内产生的刹车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如果汽车制动时需要产生恒定的刹车阻力为1×l04N,由图甲可知t=0.5s时再生制动器产生的刹车阻力约        N,此时油压制动器还需产生        N的刹车阻力。

④在满足③的刹车阻力作用下,汽车的行驶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0~0.5s内汽车克服刹车阻力所做的功W=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活动中,同学们有如下的猜想:张英同学认为液体越深压强越大;李莉同学认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此,她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请你为她们填充完整.
(1)要验证张英的猜想,实验中必须保持液体的
密度
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橡皮膜所处的
深度

(2)要验证李莉的猜想,实验中必须保持液体的
深度
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把橡皮膜放进
不同液体

(3)上述所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是(
A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法
(4)下表是张英做实验时所测的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水)高度差/cm
1 3 朝上 2.6
2 3 朝下 2.6
3 3 朝侧面 2.6
4 6 朝上 5.2
5 9 朝上 7.8
(1)实验次数1、4、5说明
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实验次数1、2、3说明
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小亮和小艳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电学量的变化往往能够用来反映力学、热学、光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在冯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共同设计了一种用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力学量--距离变化的装置.
(1)图(甲)所示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装置原理图.图中R0是定值电阻,ab是总电阻为9欧,长60cm,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沿竖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金属杆,M是上下均有挂环、可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的小物块,M上连有一根左端有滑片P、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细杆,细杆与导线以及P与ab均接触良好,P在ab的中点时,对应于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的位置.
除金属杆ab、小物块M、金属细杆和导轨外,他们还准备了以下器材:
A.电源(提供4V的稳定电压)   B.电流表A(量程0-0.6A)
C.电压表V.(量程0~3V)  D.电压表V2(量程0~15V)
E.定值电阻R0(1欧、3欧、5欧和6欧的电阻各一个)  F.开关S一个,导线(足够长)若干
①认真研究该原理图后,小艳认为图中只需一个电表即可,于是她将电流表去掉,则电流表所在处应该
 
(填“让其断路”或“用一根导线替代”).
②小明和小亮认为:该装置应该尽量大地反映M移动的距离范围,同时还希望电压表上的每根刻度线都能够表示出肘移动的距离值.要达到此目的,电压表应该选
 
(填器材序号字母);定值电阻应该选阻值为
 
欧的.
③在他们改进并初步完善的设计方案中,P在ab的中点,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精英家教网(2)冯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个建议:能否在上述改进并初步完善的方案基础上再想想办法,使测量的距离范围更大?
他们经过热烈讨论后,决定增加一组滑轮组试试.图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艳分别画出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该连接方式中,电压表量程的l/3刻度线处表示的N点移动距离为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小亮和小艳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电学量的变化往往能够用来反映力学、热学、光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在冯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共同设计了一种用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力学量--距离变化的装置.
(1)图(甲)所示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装置原理图.图中R0是定值电阻,ab是总电阻为9欧,长60cm,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沿竖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金属杆,M是上下均有挂环、可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的小物块,M上连有一根左端有滑片P、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细杆,细杆与导线以及P与ab均接触良好,P在ab的中点时,对应于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的位置.
除金属杆ab、小物块M、金属细杆和导轨外,他们还准备了以下器材:
A.电源(提供4V的稳定电压)  B.电流表A(量程0-0.6A)
C.电压表V.(量程0~3V) D.电压表V2(量程0~15V)
E.定值电阻R0(1欧、3欧、5欧和6欧的电阻各一个) F.开关S一个,导线(足够长)若干
①认真研究该原理图后,小艳认为图中只需一个电表即可,于是她将电流表去掉,则电流表所在处应该______(填“让其断路”或“用一根导线替代”).
②小明和小亮认为:该装置应该尽量大地反映M移动的距离范围,同时还希望电压表上的每根刻度线都能够表示出肘移动的距离值.要达到此目的,电压表应该选______(填器材序号字母);定值电阻应该选阻值为______欧的.
③在他们改进并初步完善的设计方案中,P在ab的中点,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

(2)冯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个建议:能否在上述改进并初步完善的方案基础上再想想办法,使测量的距离范围更大?
他们经过热烈讨论后,决定增加一组滑轮组试试.图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艳分别画出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______(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该连接方式中,电压表量程的l/3刻度线处表示的N点移动距离为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