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3.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在拉力F 1.F 2作用下分别沿光滑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 1做的功比F 2做功多 B.拉力F 2做的功比F 1做功多 C.两者所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02.004.006.008.0010.00
FIN00.51.01.52.02.5
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________,弹簧的伸长量越________.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________.
(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________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________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________来确定.
(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
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________cm处;
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kg.
(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
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
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________端(填“左”、“右”);
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电流(A)电压(V)
第一次测量50.201.00
第二次测量50.402.00
第三次测量100.202.00
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____;
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得到以下一组实验数据:
x/cm2.004.006.008.0010.00
FIN0.51.01.52.02.5
①在图1乙中画出弹簧伸长量x随弹簧所受拉力F变化的图象;②根据表中数据或你所作图象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______,弹簧的伸长量越______.③试猜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压力越小,弹簧的压缩量越______.
(2)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开关S的______来控制;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P的______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______来确定.
(3)某科技活动小组用质量分布均匀的一把木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盘、细线、一盒砝码等器材,自制一台简易天平,已完成部分如图3所示.
①为了能用该简易天平直接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将提纽T移至______cm处;
②小组中某同学在用该自制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右盘中放有50g砝码一个,20g的砝码一个,2g的砝码两个,提起提纽时木尺处于水平位置,则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kg.
(4)为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可以根据需要得到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导线等.
①现将这些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尚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以笔线当导线,将这两根导线补画在图中;
②闭合电键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______端(填“左”、“右”);
③实验中得到下表中数据:
电阻(Ω)电流(A)电压(V)
第一次测量50.201.00
第二次测量50.402.00
第三次测量100.202.00
由第一、第二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__;
由第二、第三两次测量数据分析可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泸州)(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第4、5两次实验中只更换了动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
C1/N
动滑轮重
C2/N
钩码提升高度h1/m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
h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2 0.5 0.1 0.85 0.3 78.4%
2 4 0.5 0.1 1.54 0,3 86.6%
3 6 0.5 0.1 2.24 0.3 89.3%
4 6 1 0.1 2.40 0.3 83.3%
5 6 2 0.1 2.74 0.3 73.3%
①这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应该竖直向上
匀速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对比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加而
增大
增大

③对比分析3、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小华测量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密度,所用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如图2甲所示,先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置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中,再将玻璃球放入左盘烧杯中,同时向右盘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至天平平衡.第二步,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量筒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
10
10
mL.第三步,用细线拴好玻璃球,轻放入量筒中,此时玻璃球和水的总体积如图2丙所示.由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小华得出实心玻璃球的质量为
10
10
g,密度为
2.5
2.5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第4、5两次实验中只更换了动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钩码重
C1/N
动滑轮重
C2/N
钩码提升高度h1/m弹簧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
h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20.50.10.850.378.4%
240.50.11.540,386.6%
360.50.12.240.389.3%
4610.12.400.383.3%
5620.12.740.373.3%
①这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应该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对比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加而______.
③对比分析3、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2)小华测量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密度,所用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如图2甲所示,先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置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中,再将玻璃球放入左盘烧杯中,同时向右盘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至天平平衡.第二步,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量筒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______mL.第三步,用细线拴好玻璃球,轻放入量筒中,此时玻璃球和水的总体积如图2丙所示.由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小华得出实心玻璃球的质量为______g,密度为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第4、5两次实验中只更换了动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钩码重
C1/N
动滑轮重
C2/N
钩码提升高度h1/m弹簧测力计示数F/N弹簧测力计上升高度
h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20.50.10.850.378.4%
240.50.11.540,386.6%
360.50.12.240.389.3%
4610.12.400.383.3%
5620.12.740.373.3%
①这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应该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对比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加而______.
③对比分析3、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被提升的重物一定时,所用滑轮组的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2)小华测量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密度,所用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如图2甲所示,先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置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中,再将玻璃球放入左盘烧杯中,同时向右盘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至天平平衡.第二步,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量筒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______mL.第三步,用细线拴好玻璃球,轻放入量筒中,此时玻璃球和水的总体积如图2丙所示.由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小华得出实心玻璃球的质量为______g,密度为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