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想用图18所示的器材.设计一个可以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问问把图中的器材连接起来. 要求: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2.灯泡的亮度变暗, ②用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灯泡的电阻约为10).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 (1)文文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为① ② . (2)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 (3)下表是文文牛出的一份实验报告. ①请将报告中其他空白补充完整. ① 本实验报告不够完整.还应添加的基本项目是 . ② 分析“实验步骤 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 ③ 实验中.要尽量缩短通电时间.并用 的电流来测量.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 . 吉州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位置关系时进行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这次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
刻度尺
刻度尺
(填入所缺的器材)
(2)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吗?
②猜想与假设:可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
A 移动点燃的蜡烛位置,再测量一组数据
B 将像和物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C 拿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同时记下点燃蜡烛的位置,即物体的位置
D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先在桌面铺上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
EDCBA
EDCBA

(4)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次数 像距(cm)(像到镜的距离) 物距(cm)(物到镜的距离)
1 10
2 15
3 18 18
(5)从上表中可查得出的结论: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6)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多次测量,寻找规律
多次测量,寻找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

乙: B较重;

丙: A、B一样重.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17所示。

①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根据图17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18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
乙: B较重;
丙: A、B一样重.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17所示。

①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根据图17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18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
乙: B较重;
丙: A、B一样重.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17所示。

①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根据图17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18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

乙: B较重;

丙: A、B一样重.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17所示。

①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②根据图17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来源:学&科&网]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18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