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 ) ①生物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活中的物理
“蛟龙”号─让中国人自豪的载人深潜器
通过对液体压强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人不可能在水中无限下潜.因为下潜越深,水对人的压强也就越大,而人体承受的压强是有限的.因此,人要想下潜得更深,看到海底的世界,就必须借助专业潜水设备.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 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 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我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我国外,其他四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 527米.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到达7 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自6月3日,“蛟龙”号出征以来,已经连续书写了5个“中国深度”新纪录:6月15日,6 671米;6月19日,6 965米;6月22日,6 963米;6月24日,7 020米;6月27日,7 062米.下潜至7 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当它到达7 020米海底时,受到海水对它的压强大小为
6.8796×107
6.8796×107
帕.(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2)“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多次下潜,设下潜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下列与深潜器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D

A.在浸没之前,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   B.在浸没之后,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小
C.受到海水的压强与深潜器自身的体积有关  D.受到海水的压强随下潜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更令人称奇的是,“蛟龙”号还能悬停定位,在已公开的消息中,尚未有国外深潜器具备类似功能.若“蛟龙”号自重22吨,那么它在7 000米深度处“悬停”时,受到的浮力为
2.156×105
2.156×105
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城市路灯照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路灯照明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15%.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LED路灯发光效率较高,具有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图甲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R是光敏电阻,此光敏电阻的阻值R、流过线圈电流I与光照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lx)之间的几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光照度E/lx 5 10 15 20 25 30
光敏电阻R/Ω 60 30 20 15 12
10
10
线圈中电流I/mA 21.4 27.3 30.0 31.6 32.6 33.3
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G、H接触;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E、F接触.
(1)分析表格中数据,当光照度为30lx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
10
10
Ω.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光敏电阻随光照度变化的图象.
(3)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
太阳
太阳
能转化为
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傍晚,当光照度小于
15
15
lx(勒克斯)时,路灯开始工作.
(4)在图甲中请用铅笔画线将电路原理图连接完整,使工作电路能正常工作(与触点的接线只能接在静触点上,图中已给出静触点E、F、G、H的四根引线;连线不能交叉).
(5)100瓦的LED路灯照明亮度相当于250瓦的高压钠灯.若每天平均使用10h,如果用100瓦的LED 替代250瓦的高压钠灯进行照明,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每杆路灯可节约电能
45
45
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城市路灯照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路灯照明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15%.人类正面临能源危机,LED路灯发光效率较高,具有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图甲是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R是光敏电阻,此光敏电阻的阻值R、流过线圈电流I与光照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lx)之间的几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光照度E/lx51015202530
光敏电阻R/Ω6030201512   
线圈中电流I/mA21.427.330.031.632.633.3
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G、H接触;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E、F接触.
(1)分析表格中数据,当光照度为30lx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    Ω.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光敏电阻随光照度变化的图象.
(3)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    能转化为    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傍晚,当光照度小于    lx(勒克斯)时,路灯开始工作.
(4)在图甲中请用铅笔画线将电路原理图连接完整,使工作电路能正常工作(与触点的接线只能接在静触点上,图中已给出静触点E、F、G、H的四根引线;连线不能交叉).
(5)100瓦的LED路灯照明亮度相当于250瓦的高压钠灯.若每天平均使用10h,如果用100瓦的LED 替代250瓦的高压钠灯进行照明,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每杆路灯可节约电能    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个人发电厂

  到21世纪多数人都会有一台个人的涡轮机.它们将用棕榈油或肥料气工作,使家里的电器运转.并且如果有多余的电量,还可以把它售回给电网.

  这是2009年,这年夏天我有两个电表:输入电表和输出电表.大多数时间是输入电表在工作,但有的时候当电力供不应求或是电费贵的时候,地下室的一个小发电机就派上用场,它为家里的所有电器提供动力,而多余的电便卖给电网.我喜欢看着输出电表的表外转动.

  个人发电装置早在20世纪就有了.那时它们多数是在野营旅行时才会用到,但现在却无处不在.当然我们也有大型的中央发电厂,但是时尚的做法是“分布式发电”,即消费地点就近发电.那样,电力公司就可以拆卸它们的核发电或是燃煤发电装置,而且没有必要挖开街道以便更换配电电缆.

  这儿有一台微型涡轮机,它现在用在美国比较便宜的天然气作燃料.其他类型的机器是烧棕榈油或肥料气这类东西.你也能用燃料电池,它是通过把氢和氧变成水来产生电,但是目前还相当贵.我的第一台发电机是用汽油,它在我的杂牌汽车的车篷下.如果停电了,我就把家里的用电器接到气车上,以便使电灯不灭、冰箱继续工作.我还曾经有过一台膝上计算机,它能通过俘获击键产生的能量给自己充电.

  今天,每当停电或是电价高昂时,我的个人发电厂就自动地把发电工作接过来.我签过合同购买所谓的成本电,这种电多数时间都非常便宜,但是在峰值期间(如炎热的夏天)却极其昂贵.当需要额外的电力时,电力公司能通过遥控开动我的发电机.目前,我正想在屋顶上增添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它将使我成为一个网络电能销售者.我的邻居曾试着把他的健身用自行车用电线接到这个电网上以获取少许额外的电.

摘自“中国能源网”

阅读完上述文章后回答:

(1)文中提到的采用“分布式发电”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央发电厂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

(2)文中提到的微型发电机可将哪些能源转化为电能?

(3)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个人发电厂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温室效应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与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重要影响,而且许多影响是负面的.因此人类需要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来克服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在参加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际谈判中,我国面临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将越来越大.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提供气候变化最新科学信息的权威机构.它在2001年发布的第3次评估报告指出了全球变暖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已经相当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等.

  人类活动会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并导致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就对燃煤可能改变地球气候做出过预测.他指出,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之后,有许多科学家陆续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1957年,瑞威拉等在美国发表了关于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可能产生气候变化的论文.同年,美国夏威夷观象台开始进行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从而正式揭开了人类研究气候变化的序幕.温室效应是这一话题的核心.它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球表面升温;但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故称之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则被称为“温室气体”.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18℃上升到当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已适应的15℃.一旦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全球变暖更显著.

  除了二氧化碳外,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最长可生存200年,因而最受关注.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近百年来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增幅是过去1000年中最高的.

  据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过去42万年中的最高值.近百年里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

(1)何谓温室效应?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文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面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