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 摩擦起点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争论质量与密度在某些因素改变时,它们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以下是某一小组讨论的问题,其中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照相机在拍摄远处、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像距,使远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通过镜头所成的像都清晰地呈在胶片上.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使远处的和近处的物体看清楚地?某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提出了下列猜想:眼睛能将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在视网膜上,可能是晶状体的焦距发生变化,而像距不变.究竟该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讨论后,利用焦距分别为9cm、10cm、11cm的三个凸透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过程中,改变物距,换用不同的凸透镜,但保持相距不变,实验现象、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透镜焦距f/cm 相距v/cm 像的性质
1 26.7 10 16 光屏上始终是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2 21 9 16
3 35.2 11 16
(2)分析实验数据:
1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发现,当观察物变近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2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发现,当观察物变远时,要在原处得到清晰的像,可换用焦距较
 
(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思考,证实了他们的猜想是
 
(“正确”或“错误”)的,即眼睛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楚,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改变
 
而实现的.
3该小组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密度以后开展了“泰东河水密度和含沙量”的研究,现请你一起研究.
(一)某小组从范公桥处取回河水直接研究.
(1)他们取5L河水,测得它的质量为5.01kg,请你求出泰东河水密度.
(2)小组讨论认为河水中泥沙质量的多少与河水的多少有关,他们把单位体积的河水中含有泥沙的质量,叫做河水的含沙量,用字母X表示.
请你写出泰东河水含沙量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各符号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
(二)另一研究小组,他们无法直接获取泰东河水,因而设计并进行泰东河水含沙量的模拟研究.
他们在一个量筒内放入50g干燥的“泥沙”,先倒入250ml的清水,接着每次加入50g清水配成不同的泥沙水,并分别测出不同泥沙水的体积,他们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序号 泥沙质量(g) 水体积(ml) 泥沙水体积(ml) 泥沙水质量(g) x含沙量(㎏?m-3 泥沙水密度(㎏?m-3
1 50 250 276 300 181.16 1.087
2 50 300 324 350 154.32 1.080
3 50 350 375 400 133.33 1.067
(1)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泥沙水的含沙量和泥沙水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2)研究小组发现,他们的实验可以测得“泥沙”的密度,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沙土”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探究:学校物理小组的同学研究摩擦力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经小组讨论,共进行了三项猜想:
(猜想一)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摩擦力大小与受压面积大小有关
(1)如图1的实验装置,为了验证猜想一,需要选用
两组装置进行实验.
(2)实验小组目前所有的器材如下: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50g的钩码、长木板,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选用的器材有:
长方体木块、测力计、长木板
长方体木块、测力计、长木板

(3)实验小组内的小明同学提出,为了使实验更加精确,应该将木块和测力计用细线拴住,然后拉动木板,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请你解释一下这样改进的好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应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上.若它们的位置固定不动,移动光屏,在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10cm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3)实验完成后,一个同学根据课前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提出了两个与实际联系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请帮助解决.
①投影仪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为什么看电影时观众看到的是正立的?
答:
电影片是倒立放置的.
电影片是倒立放置的.

②某校毕业班同学照集体相时,发现在照相机的毛玻璃上还有些同学没有照到,如果学生的位置不动,应将照相机
远离
远离
(“靠近”或“远离”)该毕业班的同学,并将照相机的镜头
后缩
后缩
(填“前伸”或“后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