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短文,感知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艰辛、漫长与富有意义,回答问题.
从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谈起
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确立了地球静止不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的“地心说”.这种错误的观点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统治欧洲达1400年之久,其原因是:一方面是这种“理论”符合人们对天体的粗浅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地球中心说”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教会就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大肆宣扬“地心说”.但并非所有的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同意这种说法.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证据:月食时的黑影是地球的投影,它是个圆弧,可见地球是球体或者是近似的球体.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曾经测定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近似比值,同时还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可惜,这古代朴素的“日心说”,在那时候却没有人相信.《圣经》成了当时检验真理的标准,与《圣经》不同的观点就是“异端邪说”,就是亵渎“神灵”,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大学求学时,受进步教授和古希腊“日心说”的影响,自己又长期从事天文观察,逐渐认识到托勒密的“理论”不过是骗人的鬼话.他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书中主要论点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月亮公转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点绕太阳转动,所以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完成了这部著作后,犹豫了36年,于1543年才拿出去出版.书一问世,即遭到了教会的压制和攻击,书被教会宣布为禁书,对于拥护真理支持哥白尼学说的学者,教会也大施淫威. 
1548年诞生的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他大胆地宣称:“宇宙是无限的,而不是一个体积有限的球.太阳是一颗恒星,而其他恒星也和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每个恒星的周围都有许多行星在围绕着运行.这样,无限多的恒星系就像连环画一样,作着无止境的重复.”他的言行使教会恐惧和痛恨.教会以布鲁诺反对《圣经》为罪名,将布鲁诺逮捕,严刑拷打审讯,在长期囚禁之后,1600年坚强不屈的布鲁诺被送到火刑场上活活烧死.
真理的声音是无法烧毁的,一个人倒下去了,千百个人站起来.哥白尼去世不久,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自己改进了的仪器对天空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获得了比哥白尼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资料.第谷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资料整理成书就告别了人世,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继承了他的事业,又经过16年的苦心钻研,1609年和1618年先后发表了行星绕日运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在这些定律中,他一方面证明了太阳是行星的运行中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行星不是像哥白尼理解的那样围绕太阳在一些同心圆上转动,而是按不同的椭圆形轨道在运行,太阳的位置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教堂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有4个卫星在绕木星不停地转动.伽利略也因此受到了迫害.
一方面,哥白尼学说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受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使这个学说传播得很慢;另一方面,行星成年累月地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行,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哥白尼无法解释.
利略发现,一个物体运动起来后,只要没有别的物体对它作用,这个物体就会沿直线一直不快不慢地运动下去--惯性定律.按照伽利略的发现,在图中地球会沿虚线所示的方向一直运动下去.后来又经过牛顿等人的努力,证明了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日运行所需的力.在这一个又一个铁的事实面前,教会不得不在1757年解除了对哥白尼著作的禁令.最后,在1882年又被迫承认了哥白尼的学说.科学终于战胜了神权.
(1)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不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确立了思辨性的“
地心
地心
说”;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古代朴素的“
日心
日心
说”;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哥白尼
,经过长期天文观察,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以“
日心
日心
说”为主要论点的
《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
一书.
(2)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数据有力地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
A

A.第谷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短文,感知人类科学探索历程的艰辛、漫长与富有意义,回答问题.
从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谈起
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确立了地球静止不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的“地心说”.这种错误的观点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统治欧洲达1400年之久,其原因是:一方面是这种“理论”符合人们对天体的粗浅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地球中心说”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教会就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大肆宣扬“地心说”.但并非所有的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同意这种说法.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证据:月食时的黑影是地球的投影,它是个圆弧,可见地球是球体或者是近似的球体.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曾经测定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近似比值,同时还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可惜,这古代朴素的“日心说”,在那时候却没有人相信.《圣经》成了当时检验真理的标准,与《圣经》不同的观点就是“异端邪说”,就是亵渎“神灵”,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大学求学时,受进步教授和古希腊“日心说”的影响,自己又长期从事天文观察,逐渐认识到托勒密的“理论”不过是骗人的鬼话.他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书中主要论点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月亮公转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点绕太阳转动,所以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完成了这部著作后,犹豫了36年,于1543年才拿出去出版.书一问世,即遭到了教会的压制和攻击,书被教会宣布为禁书,对于拥护真理支持哥白尼学说的学者,教会也大施淫威. 
1548年诞生的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他大胆地宣称:“宇宙是无限的,而不是一个体积有限的球.太阳是一颗恒星,而其他恒星也和太阳一样发热、发光.每个恒星的周围都有许多行星在围绕着运行.这样,无限多的恒星系就像连环画一样,作着无止境的重复.”他的言行使教会恐惧和痛恨.教会以布鲁诺反对《圣经》为罪名,将布鲁诺逮捕,严刑拷打审讯,在长期囚禁之后,1600年坚强不屈的布鲁诺被送到火刑场上活活烧死.
真理的声音是无法烧毁的,一个人倒下去了,千百个人站起来.哥白尼去世不久,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自己改进了的仪器对天空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获得了比哥白尼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资料.第谷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资料整理成书就告别了人世,他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继承了他的事业,又经过16年的苦心钻研,1609年和1618年先后发表了行星绕日运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在这些定律中,他一方面证明了太阳是行星的运行中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行星不是像哥白尼理解的那样围绕太阳在一些同心圆上转动,而是按不同的椭圆形轨道在运行,太阳的位置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教堂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有4个卫星在绕木星不停地转动.伽利略也因此受到了迫害.
一方面,哥白尼学说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受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使这个学说传播得很慢;另一方面,行星成年累月地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行,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哥白尼无法解释.
利略发现,一个物体运动起来后,只要没有别的物体对它作用,这个物体就会沿直线一直不快不慢地运动下去--惯性定律.按照伽利略的发现,在图中地球会沿虚线所示的方向一直运动下去.后来又经过牛顿等人的努力,证明了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日运行所需的力.在这一个又一个铁的事实面前,教会不得不在1757年解除了对哥白尼著作的禁令.最后,在1882年又被迫承认了哥白尼的学说.科学终于战胜了神权.
(1)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不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确立了思辨性的“______说”;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古代朴素的“______说”;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______,经过长期天文观察,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以“______说”为主要论点的______一书.
(2)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数据有力地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科学家是______.
A.第谷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焦耳

  焦耳(James Prescort Joule,1818~1889)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索尔福德。父亲是个富有的啤酒厂厂主。焦耳从小就跟父亲参加酿酒劳动,学习酿酒技术,没上过正规学校。16岁时和兄弟一起在著名化学家道尔顿门下学习,然而由于老师有病,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道尔顿对他的影响极大,使他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838年他拿出一间住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他经常利用酿酒后的业余时间,亲手设计制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靠自学成为物理学家的。

  焦耳是从磁效应和电动机效率的测定开始实验研究的。他曾以为电磁铁将会成为机械功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很快他发现蒸汽机的效率要比刚发明不久的电动机效率高得多。正是这些实验探索导致了他对热功转换的定量研究。

  从1840年起,焦耳开始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写成了《论伏打电所生的热》、《电解时在金属导体和电池组中放出的热》等论文,指出:导体中一定时间内所生成的热量与导体的电流的二次方和电阻之积成正比。此后不久的1842年,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所以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一发现为揭示电能、化学能、热能的等价性打下了基础,敲开了通向能量守恒定律的大门。焦耳也注意探讨各种生热的自然“力”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他做了许多实验。例如,他把带铁芯的线圈放入封闭的水容器中,将线圈与灵敏电流计相连,线圈可在强电磁铁的磁场间旋转。电磁铁由蓄电池供电。实验时电磁铁交替通断电流各15分钟,线圈转速达每分钟600次。这样,就可将摩擦生热与电流生热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焦耳由此证明热量与电流二次方成正比,他还用手摇、砝码下落等共13种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使1磅水升高1°F的热量,等于且可能转化为把838磅重物举高1英尺的机械力(功)”(合460千克重米每千卡)。总结这些结果,他写出《论磁电的热效应及热的机械值》论文,并在1843年8月21日英国科学协会数理组会议上宣读。他强调了自然界的能是等量转换、不会消灭的,哪里消耗了机械能或电磁能,总在某些地方能得到相当的热。这对于热的动力说是极好的证明与支持。因此引起轰动和热烈的争议。

  为了进一步说服那些受热质说影响的科学家,他表示:“我打算利用更有效和更精确的装置重做这些实验。”以后他改变测量方法,例如,将压缩一定量空气所需的功与压缩产生的热量作比较确定热功当量;利用水通过细管运动放出的热量来确定热功当量;其中特别著名的也是今天仍可认为是最准确的桨叶轮实验。通过下降重物带动量热器中的叶片旋转,叶片与水的摩擦所生的热量由水的温升可准确测出。他还用其他液体(如鲸油、水银)代替水。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得出的热功当量都是423.9千克重·米每千卡或趋近于423.85千克重·米每千卡。

  在1840~1879年焦耳用了近40年的时间,不懈地钻研和测定了热功当量。他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做了400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热功当量是一个普适常量,与做功方式无关。他自己1878年与1849年的测验结果相同。后来公认值是427千克重·米每千卡。这说明了焦耳不愧为真正的实验大师。他的这一实验常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

  1847年,当29岁的焦耳在牛津召开的英国科学协会会议上再次报告他的成果时,本来想听完后起来反驳的开尔文勋爵竟然也被焦耳完全说服了,后来两人合作得很好,共同进行了多孔塞实验(1852),发现气体经多孔塞膨胀后温度下降,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这个效应在低温技术和气体液化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焦耳的这些实验结果,在1850年总结在他出版的《论热功当量》的重要著作中。他的实验,经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重复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1850年焦耳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后他仍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验。恩格斯把“由热的机械当量的发现(迈尔、焦耳和柯尔丁)所导致的能量转化的证明”列为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第一项。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打印本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伏特及电池的发明

科学中的许多发现是科学家偶然之中发现的,但这种偶然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具有敏锐观察力和进行深入思索的人们.1780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痉挛,伽伐尼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动物电”.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发现,做了许多动物电的实验.他以不同金属连成的环接触蛙腿及其背,从而成功地使活青蛙痉挛.他还观察到由两种金属连成的弯杆,一端放到眼睛附近,当另一端与嘴接触的瞬间有光亮感等.伏打由此猜测,这些实验中产生电的最根本原因不是“动物电”,而是不同金属的接触.他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与浸有酸溶液的湿布接触,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发现导体中产生了电流.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比较强的、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为科学家们研究电流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导致了电解化学、电磁感应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伏打电池的发明还开辟了电力应用的广阔道路,在这个处处都离不开电力的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科学家所作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伏打在电学上的贡献,以他的姓氏来命名电压的单位——伏特.

[想一想]

阅读了以上材料后,从中你能学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源:中&国教&育出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马可波罗”号帆船上人们的“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当声波的频率在2 ~ 10 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 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②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个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