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图1所示.用此装置拉一重为100 N的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所需拉力为8 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实际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欲使物体以0.6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前进.那么实际拉力为 N.拉力在 5 s内做的功为 J. 图1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利用此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钩码总重G为1.0N,若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图21
(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重
G/N
钩码移动距离
h/m
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B
2.0
0.15
1.2
0.30
83.3
2
A
1.5
0.10
0.7
0.30
71.4
根据表中数据,你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杠杆的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选填:能、否或不能确定);请简要说明你做出判断的两条理由: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水平横梁AB 固定在支架C顶端,OA: OB=4:1。横梁A端挂一底面积为S=0.1m2的配重M,横梁B端下挂着由质量相等的四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此滑轮组多次提升不同的物体,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记入下面的表格。

物重G/N

60

80

100

180

机械效率η

0.75

0.80

0.833

0. 90

 

现用滑轮组分别提升甲、乙两个物体:在水面以上提升密度为ρ=0.75kg/dm3的甲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1,F1做的功为W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1;在水面以下提升密度为ρ=5.6kg/dm3的乙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2,F2做的功为W2,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2

F1、F2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关系为V=4V,提升甲、乙两物体时速度相同。(不计绳的质量、杠杆的质量、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取g =10N/kg)求:

(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的差ΔP2-ΔP1

(2)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乙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保留百分号前面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如图24(1)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水平横梁AB 固定在支架C顶端,OA:OB=4:1。横梁A端挂一底面积为S=0.1m2的配重M,横梁B端下挂着由质量相等的四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此滑轮组多次提升不同的物体,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记入下面的表格。

物重G/N

60

80

100

180

机械效率η

0.75

0.80

0.833

0.90

现用滑轮组分别提升甲、乙两个物体:在水面以上提升密度为ρ=0.75kg/dm3的甲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1,F1做的功为W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1;在水面以下提升密度为ρ=5.6kg/dm3的乙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2,F2做的功为W2,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2

F1F2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4(2)所示。已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关系为V=4V,提升甲、乙两物体时速度相同。(不计绳的质量、杠杆的质量、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取g =10N/kg)求:

(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的差ΔP2-ΔP1

(2)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乙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保留百分号前面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房山区二模)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水平横梁AB 固定在支架C顶端,OA:OB=4:1.横梁A端挂一底面积为S=0.1m2的配重M,横梁B端下挂着由质量相等的四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此滑轮组多次提升不同的物体,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记入下面的表格.

物重G/N 60 80 100 180
机械效率η 0.75 0.80 0.833 0.90
现用滑轮组分别提升甲、乙两个物体:在水面以上提升密度为ρ=0.75kg/dm3的甲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1,F1做的功为W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在水面以下提升密度为ρ=5.6kg/dm3的乙物体时,绳自由端的拉力为F2,F2做的功为W2,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F1、F2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关系为V=4V,提升甲、乙两物体时速度相同.(不计绳的质量、杠杆的质量、轮与轴的摩擦、水对物体的阻力.取g=10N/kg)求:
(1)配重M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的差△P2-△P1
(2)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乙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保留百分号前面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如图25所示,若用弹簧测力计使总重为6N的钩码
匀速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 竖直上升10cm,则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移动
30
30

cm,从弹簧测力计上可读出拉力值F=
2.4
2.4
N,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
η=
83.3
83.3
%;既使没有刻度尺测量长度s和h,也可用η=
G
3F
×100%
G
3F
×100%
(写计算公式) 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
(2)实验结束后,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 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 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 3: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 4: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小红和小华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a)小红的实验记录: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4 2.1 63.5%
较大提升速度 4 2.1 63.5%
小红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是:在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在提升钩码的重力一样时,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
关.(选“有“或“无“)
(b)小华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帮助完成小华表中的一项计算;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提升速度 4 2.1 63.5%
8 3.0
(c)小华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是:在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时,当钩码重加大时滑轮组机械效率是
变大
变大
(选“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