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图4-2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玻璃射入空气的光路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竖直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具有
透明
透明
的特性从而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2)该实验最好是在
较暗
较暗
(较亮/较暗)的房间做实验,或者选用
茶色
茶色
(茶色/无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3)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关系
物像大小关系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
物距与像距
物距与像距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
转向自己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7)如图乙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A.在看到蜡烛A的像B处,放置与A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B处
C.因为人眼能看到镜里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无需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8)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一组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该结论
不可靠
不可靠
(可靠/不可靠),因为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只有一组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10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具有______的特性从而便于确定______.
(2)该实验最好是在______(较亮/较暗)的房间做实验,或者选用______(茶色/无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3)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______.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______像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7)如图乙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看到蜡烛A的像B处,放置与A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B.若把实验中的玻璃换作普通平面镜,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蜡烛放在B处
C.因为人眼能看到镜里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
D.在研究物与像的位置时,无需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8)下表是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一组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该结论______(可靠/不可靠),因为______.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10
像到镜面的距离/cm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徐州一模)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乙灯更亮了
乙灯更亮了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流I/A 0 0.12 0.16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灯泡发光情况 不发光 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
温度低
温度低
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时
速度
速度
相同.
(2)由图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4)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是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5)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时________相同.
(2)由图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
(4)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
(5)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