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酒精灯及火焰,⑵碘粉状态的改变境况及棉线上析出物的状态. ⑶加热时碘粉变成紫色的蒸气.冷却后在棉线上凝华成雪花状, ⑷先升华后凝华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某研究小组同学分成甲、乙两个不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他们选用的烧杯均完全相同,酒精灯都放在两烧杯的中央,两小组所用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两烧杯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的数据分别记录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甲组  m=40克  m煤油=40克
实验
序号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秒)
煤油
1 10 60 35
2 20 120 70
3 30 180 105
表二
乙组  m=20克  m煤油=20克
实验
序号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秒)
煤油
4 10 72 42
5 20 144 84
6 30 216 126
(1)实验中他们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测量物体吸收的热量,把酒精灯放在两烧杯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两烧杯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相等
相等
,从而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或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升高相等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升高相等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3)从他们研究过程来看,他们认为物体的
质量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升高的温度
也可能会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因此,他们继续对数据进行以下归纳: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或4与5或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水或煤油),
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可归纳得出:同种物质(水或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小,
吸收的热量越多
吸收的热量越多
.这个结论与你的生活经验
不相符
不相符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实验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两个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两个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甲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可以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继续上升.
(2)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3)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可能
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4)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哪一个更合理?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酒精灯及其火焰
酒精灯及其火焰
(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壁和在碘粒上方悬挂的棉线上有固态的碘,这是因为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升华
凝华
凝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淮安)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酒精灯及其火焰
酒精灯及其火焰
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碘粉和棉线
碘粉和棉线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态碘粉变少
固态碘粉变少
,棉线上出现
固态碘粉
固态碘粉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