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要你提出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就注意的事项.根据以上这个故事.这些注意事项是什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槐荫区三模)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调皮的小华不慎把连接在电路中的一个小灯泡的玻璃打碎(灯丝并没断),此时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另一个小灯泡并没有因此而熄灭,反而更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海想,另一个灯没有熄灭,发生断路是可以排除的,是发生了短路吗?还是另有原因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用“2.5V”和“3.8V”的灯泡,做了如下实验:测定故障前“2.5V”和“3.8V”的灯泡的电流、电压、电阻及其实际功率,测得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灯泡 U/V I/A R/Ω P/W
“2.5V”的小灯泡 1.58 0.2 7.9 0.32
“3.8V”的小灯泡 2.42 0.2 12.1 0.48
把“2.5V”的灯泡的玻璃敲碎(注意,灯丝没有断),再测定此时“2.5V”和“3.8V”的灯泡的电流、电压、电阻及其实际功率,测得的数据及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灯泡 U/V I/A R/Ω P/W
“2.5V”的小灯泡 0.22 0.3 0.74 0.07
“3.8V”的小灯泡 3.78 0.3 12.6 1.13
(1)灯泡的玻璃敲碎后,“2.5V”的灯泡发生短路了吗?根据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没有发生短路
没有发生短路

(2)通过比较表1和表2的数据,小华认为“2.5V”小灯泡的玻璃外壳破碎后,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的热量会随时散发,无法使灯丝达到白炽状态,根据
温度
温度
对电阻的影响关系,使灯丝的电阻比发光时小得多,在总电压不变的情况下,“3.8V”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从而导致其
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
变大,因此它就会变得更亮了.
(3)灯泡的玻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请你能说出其中的一条:
可以减少减少散热,提高灯丝温度
可以减少减少散热,提高灯丝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甲是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实验电路,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源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的蓄电池组.
(1)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
变大
变大
,电压表示数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同组的小红发现连线中有一处不符合实验要求,所以才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连接,就可以顺利进行实验.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他们正常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若第2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电流为
0.42
0.42
A,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596
1.596
W.分析表中数据,请写出你还能得出的一个结论:
灯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或灯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灯的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或灯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3.0 3.8 4.5
电流/A 0.36 0.45
(4)如果电压表的0~15V量程被损坏,只有0~3V量程能正常使用,实验室里也没有其他电压表可供更换,要求利用现有器材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5)另一组的小明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的小红一惊,提醒小明,小明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说出小明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开关未断开
开关未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至最大阻值处

(6)做完实验后,小明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一个不同之处:
实验原理不同,测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P=UI,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
U
I
实验原理不同,测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P=UI,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R=
U
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甲是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实验电路,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源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的蓄电池组.
(1)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______,电压表示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同组的小红发现连线中有一处不符合实验要求,所以才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连接,就可以顺利进行实验.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他们正常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若第2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电流为______A,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分析表中数据,请写出你还能得出的一个结论:______.
实验次数123
电压/V3.03.84.5
电流/A0.360.45
(4)如果电压表的0~15V量程被损坏,只有0~3V量程能正常使用,实验室里也没有其他电压表可供更换,要求利用现有器材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5)另一组的小明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的小红一惊,提醒小明,小明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说出小明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______;
②______.
(6)做完实验后,小明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一个不同之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甲是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实验电路,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源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的蓄电池组.
(1)实验开始,当开关闭合,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同组的小红发现连线中有一处不符合实验要求,所以才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连接,就可以顺利进行实验.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他们正常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若第2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电流为    A,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分析表中数据,请写出你还能得出的一个结论:   
实验次数123
电压/V3.03.84.5
电流/A0.360.45
(4)如果电压表的0~15V量程被损坏,只有0~3V量程能正常使用,实验室里也没有其他电压表可供更换,要求利用现有器材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5)另一组的小明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的小红一惊,提醒小明,小明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说出小明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6)做完实验后,小明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一个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叶子、小明和小雨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时:
①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根据经验,他们猜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③实验过程如下:
a.他们按如下电路图连接电路,请将电路图填画完整.
b.用R1=5Ω的定值电阻做实验,发现当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8V、1.6V、2.4V时,对应电流值分别为0.16A、0.32A和如图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为
0.48
0.48
A.
c.换用R2=10Ω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④通过分析,他们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欧姆定律.他们经历的探究程序为:提出问题、
猜想
猜想
、实验检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ⅱ)在上述探究中发现,对同一个导体,U/I的值
不变
不变
,而这个值就是导体的电阻;不同的导体,U/I的值一般不同.可见,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
电压
电压
电流
电流
无关.于是,他们用如图电路验证“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M、N两点之间接入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实验发现:镍铬合金丝越长,灯泡越暗,说明电阻越
.这种显示电阻大小的方法是
转换
转换
法.
(ⅲ)在上述实验(1)的电路中,将定值电阻换成螺线管,通电后吸引大头针,发现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吸收大头针的数目
,实验说明:电流越大,通电螺线管磁性越强.
(ⅳ)叶子、小明和小雨在理解欧姆定律基础上又共同设计了一种测定水平方向风力大小的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绝缘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O点,右端与中心有孔、表面竖直的金属迎风板相连,一起套在左端也固定在O点的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水平放置的金属杆上,迎风板与金属杆接触良好;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的左端相连,右端导线连接在迎风板上并可随板移动,R是定值电阻,a、b、c、d为四个接线柱.
(1)在他们的设计中,若要求在风力增大时,接入电路的电表示数也随之增大,则应该(
B
B

A.在a、b之间接入电流表,在c、d之间连接导线
B.只在a、b之间接入电流表
C.在c、d之间接电压表,在a、b之间连接导线
D.只在c、d之间接电压表
(2)为了较准确的测出水平方向风力的大小,三位同学先对选定的轻弹簧和金属杆进行了两项测量.
①小明利用测量的数据作出了原长为40cm的轻弹簧的长度L和所受压力F的关系图[见图乙].由图可知:该弹簧每缩短10cm,弹簧受到的压力将增加
2
2
N

②叶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长度为50cm的金属杆的电阻.他们备选的部分器材有:
A.电源(能够提供3V的稳定电压)
B.电流表A(量程0~0.6A)
C.电压表V(量程0~3V)
D.滑动变阻器R1(阻值变化范围为0~5Ω)
E.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选好器材后,叶子和小雨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他们记录的测量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A表示数I/A 0.2 0.3 0.4 0.5 0.6
V表示数U/V 1.0 1.5 2.0 2.5 3.0
根据他们测量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E
E
(填器材的序号字母);他们测出的金属杆的电阻是
5
5
Ω
(3)三位同学最后根据(1)的要求,按图甲进行组装时,除用到上述选定的轻弹簧、金属杆和(2)备选的电源、电表外,还选了阻值R=3Ω的定值电阻.如果无风时,O点到迎风板的距离以及轻弹簧的长度均等于弹簧的原长,则该装置能够测量的最大水平风力是
4
4
N.
(4)对叶子、小明和小雨设计的测定水平方向风力的装置,从力的角度,请你指出可能对测量准确度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迎风板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
迎风板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