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的示意图 1.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2.画出木箱受到3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 总结作图的步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是教科书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像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中,并注意观察  

(2)如图2,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①如果让导线不动,用以下方法改变磁体:A.改变磁体的磁极;B.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C.让磁体上下移动;D.让磁体左右移动;E.让磁体前后移动.你在学习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选题字母序号).
②如果让磁体不动,用以下方法移动导线ab:A.让ab上下平行移动,B.让ab水平前后移动,C.让ab水平左右移动,D.让ab在竖直面内转动;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选题字母序号).
③实验现象中,使电流表指针发生摆动的共同点是:  .电流表指针发生了摆动,说明电路中产生了  
(3)在探究“斜面的倾斜程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时,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猜想:A.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大;B.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小;C.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用如图3所示的探究装置,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做了三次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次实验时,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沿斜面被拉的物体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是指改变  (选填(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实验时应把物体沿着斜面往上缓慢拉动.
②在以下六个物理量中:被拉物体的重量G、弹簧秤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实验必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只填所测物理量的符号);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式是η=  
③如果猜想C是正确的,则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就应该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基本不变”).如果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逐渐增大,这说明实验前的猜想  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是教科书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像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中,并注意观察  

(2)如图2,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①如果让导线不动,用以下方法改变磁体:A.改变磁体的磁极;B.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C.让磁体上下移动;D.让磁体左右移动;E.让磁体前后移动.你在学习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选题字母序号).
②如果让磁体不动,用以下方法移动导线ab:A.让ab上下平行移动,B.让ab水平前后移动,C.让ab水平左右移动,D.让ab在竖直面内转动;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选题字母序号).
③实验现象中,使电流表指针发生摆动的共同点是:  .电流表指针发生了摆动,说明电路中产生了  
(3)在探究“斜面的倾斜程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时,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猜想:A.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大;B.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小;C.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用如图3所示的探究装置,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做了三次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次实验时,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沿斜面被拉的物体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是指改变  (选填(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实验时应把物体沿着斜面往上缓慢拉动.
②在以下六个物理量中:被拉物体的重量G、弹簧秤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实验必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只填所测物理量的符号);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式是η=  
③如果猜想C是正确的,则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就应该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基本不变”).如果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逐渐增大,这说明实验前的猜想  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使用的木块因木纹不同,侧面比正面粗糙。

小明选择四种不同的接触面,通过在木块上增减砝码改变压力,对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进行了12次测量,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

接触面
序号
压力/N
摩擦力/N
接触面
序号
压力/N
摩擦力/N



木块正
面与木
板面
1
1.7
0.3



木块正
面与玻
璃面
7
1.7
0.4
2
3.7
0.8
8
3.7
1.3
3
5.7
1.2
9
5.7
1.8



木块侧
面与木
板面
4
1.7
0.6



木块侧
面与玻
璃面
10
1.7
0.4
5
3.7
1.5
11
3.7
1.0
6
5.7
2.5
12
5.7
1.6
 
(1)实验中应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或玻璃)上做             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或4、5、6……)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小明比较情况一和情况三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压力相同时,木块在       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分析得出: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粗糙。他的依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同组的晓宏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玻璃表面比木板表面光滑得多,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要光滑。当压力相同时,木块在玻璃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应该更小。
于是,同学们进一步分析了情况三和情况四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当压力为1.7N时,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均为0.4N,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出现压力相同,接触面变光滑时摩擦力更        
(5)为什么出现“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反而增大”?晓宏联想到家里使用的吸盘式塑料挂衣钩,如图所示。把挂衣钩的吸盘压在普通墙面上时,挂衣钩挂不住物体;当把挂衣钩的吸盘同样压在玻璃、瓷砖等光滑的墙面上时,就可以悬挂较重的物体。

由此晓宏猜想可能是:            使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这种猜想是否合理?还有其他原因吗?他准备和同学们分头查阅资料,并咨询老师继续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其中使用的木块因木纹不同,侧面比正面粗糙。

小明选择四种不同的接触面,通过在木块上增减砝码改变压力,对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进行了12次测量,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
接触面
序号
压力/N
摩擦力/N
接触面
序号
压力/N
摩擦力/N



木块正
面与木
板面
1
1.7
0.3



木块正
面与玻
璃面
7
1.7
0.4
2
3.7
0.8
8
3.7
1.3
3
5.7
1.2
9
5.7
1.8



木块侧
面与木
板面
4
1.7
0.6



木块侧
面与玻
璃面
10
1.7
0.4
5
3.7
1.5
11
3.7
1.0
6
5.7
2.5
12
5.7
1.6
 
(1)实验中应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或玻璃)上做             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或4、5、6……)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3)小明比较情况一和情况三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压力相同时,木块在       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分析得出: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粗糙。他的依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同组的晓宏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玻璃表面比木板表面光滑得多,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要光滑。当压力相同时,木块在玻璃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应该更小。
于是,同学们进一步分析了情况三和情况四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当压力为1.7N时,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均为0.4N,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出现压力相同,接触面变光滑时摩擦力更        
(5)为什么出现“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反而增大”?晓宏联想到家里使用的吸盘式塑料挂衣钩,如图所示。把挂衣钩的吸盘压在普通墙面上时,挂衣钩挂不住物体;当把挂衣钩的吸盘同样压在玻璃、瓷砖等光滑的墙面上时,就可以悬挂较重的物体。

由此晓宏猜想可能是:            使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这种猜想是否合理?还有其他原因吗?他准备和同学们分头查阅资料,并咨询老师继续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霞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前猜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1)所提物体的重力;(2)动滑轮的重力;(3)绳子的绕法.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她做了四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所用的每个滑轮重力相同).第1、2次实验是用甲滑轮组,第3次实验是用替换了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第4次实验是把第1次实验的滑轮组换了种绕法.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力/N 钩码匀速上升的距离/m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1 2 0.1 1.2 0.2 83.3
2 4 0.1 2.3 0.2 87.0
3 4 0.1 2.7 0.2 74.1
4 2 0.1 0.8 0.3
(1)分析对比第1、2次实验数据,对猜想(1)可得结论:
在动滑轮重和绳子绕法相同时,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在动滑轮重和绳子绕法相同时,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分析对比第2、3次实验数据,对猜想(2)可得结论:
在物重和绳子绕法相同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在物重和绳子绕法相同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将第4次实验的绳子绕法在丙滑轮组上画出,并在数据表中算出机械效率
83.3%
83.3%

(4)对比第
1
1
4
4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绳子绕法
无关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5)小霞做完实验后考虑还有什么方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你帮她提一个意见
给滑轮组上润滑油(或用更轻的绳子)
给滑轮组上润滑油(或用更轻的绳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