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上的物体必须有很大的速度.才能挣脱地球 的束缚.飞出地球.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洞穿太空.飞离地球环绕它飞行14周后成功返回.它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大小为 km/s.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按照“嫦娥工程”计划,我国将在2012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携月球车一起登陆月球,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1)、由于月球上滑有大气,温度的变化完全由阳光直接决定.月球表面白天温度可达150℃,而夜间会降至-180℃,昼夜温差高达330℃,即使在白天,照亮区域与阴影区域的温差同样高达300℃.月球车的零件应使用热胀冷缩较 ______ (明显/微弱)的材料制作,零件之间应 ____________ (留有缝隙/紧密结合).

(2)、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公为地球上的1/6,这导致月球表面的土壤远比地球上的松软,使得在月球上行走远比在地球上容易打滑,月球车的车轮表面应做得很 _____ (光滑/粗糙).

(3)、月球车可使用 _______ (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驱动,行进速度最快可达5cm/s,即 ______ km/h.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障碍物探测器不能利用 __________(激发/电磁波/超声波)的反射来工作.

(4)、月球车上装有机械臂,机械臂前端有一“岩芯取样器”,可将月球上的岩石研磨取回研究,“岩芯取样器”应尽可能挑选硬度 ________ (大/小)的材料制作.

(5)、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爱动脑的小强提出了以下有关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倾斜程度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

人工降雨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雨是由云变化而来的.雨水有时能带来洪涝灾害,而干旱区的人则祈盼着降雨.为了减轻干旱灾害,争取农作物丰收,人们曾经采用在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它下雨的方法.人工降雨已有约50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只能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使局部的地区下雨.

  这就需要研究降雨的云.云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冷云”,这种云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温度低于0℃;另一种是“暖云”,这种云全部在0℃以上.冷云有的全由冰晶组成,有的由冰晶和温度低于0℃的水滴(叫过冷却云滴)混合组成,也有上部是冰晶和过冷却云滴,下部却是由温度高于0℃的水滴组成.全部由冰晶组成的冷云,一般很难人工降雨;能人工造成降雨的冷云,必须有过冷却云滴.

  自然界的冷云能够降雨,必须要具备既有过冷却云滴,同时又有冰晶两者共存的条件.因此,对于那些有着充分的过冷却云滴,而缺少冰晶的冷云,如果我们加进催化剂,使在它里面出现冰晶,那么这些冰晶就能使过冷却云滴蒸发,并将蒸发出来的水汽转移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增大变重,使得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温度升到0℃以上,融化为雨,降落下来.

  科学研究表明,促使冷云中过冷却云滴部分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冷却剂,如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它能使云中温度下降,形成了许多冰晶;另一类是冰核,它能使部分的过冷却云滴冻成冰晶,或者使过冷却云滴区域内的水汽凝成冰晶.时下最常用的冰核,主要是碘化银.

  当人们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或在山坡上依靠炉子热气将催化剂送入冷云中,使过冷却云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具备时,云就易于下雨了.

  自然界暖云不下雨,主要是由于云内虽有许多小云滴,却缺少大水滴,只有当云内有大水滴时,大、小水滴由于下降速度不同,惯性也不同,才会发生大水滴兼并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的过程,造成降雨现象.

  所以,要使暖云人工降雨,必须加吸湿性催化剂,例如食盐、盐水、氯化钙等.这些暖雨催化剂,可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等工具将它送入云中.此外,也有利用开炮等机械击激法,促使暖云云滴碰撞并增大成雨的.

  如今世界各国对于人工降雨工作已有了一定进展,但更为简捷方便的方法,包括控制降雨及数量的方法,尚待深入研究.

——摘自《新编中国小百科全书》(延边人民出版社)

(1)使冷云中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哪两类?

(2)文中提到的干冰是怎样使云中温度下降的?

(3)人类已有了人工降雨的技术,但旱灾时有发生,你是怎么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

人工降雨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天上的雨就是由云变化而来的.雨水有时能带来洪涝灾害,而干旱区的人则祈盼着降雨.为了减轻干旱灾害,争取农作物丰收,人们曾经采用在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它下雨的方法.人工降雨已有约50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只能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使局部的地区下雨.

  这就需要研究降雨的云.云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冷云”,这种云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温度低于0℃;另一种是“暖云”,这种云全部在0℃以上.冷云有的全由冰晶组成,有的由冰晶和温度低于0℃的水滴(叫过冷却云滴)混合组成,也有上部是冰晶和过冷却云滴,下部却是温度高于0℃的水滴组成.全部由冰晶组成的冷云,一般很难人工降雨;能人工造成降雨的冷云,必须有过冷却云滴.

  自然界的冷云能够降雨,必须要具备既有过冷却云滴,同时又有冰晶两者共存的条件.因此,对于那些有着充分的过冷却云滴,而缺少冰晶的冷云,如果我们加进催化剂,使在它里面出现冰晶,那么这些冰晶就能使过冷却云滴蒸发,并将蒸发出来的水汽转移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增大变重,使得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温度升到0℃以上,融化为雨,降落下来.

  科学研究表明,促使冷云中过冷却云滴部分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冷却剂,如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它能使云中温度下降,形成了许多冰晶;另一类是冰核,它能使部分的过冷却云滴冻成冰晶,或者使过冷却云滴区域内的水汽凝成冰晶.时下最常用的冰核,主要是碘化银.

  当人们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或在山坡上依靠炉子热气将催化剂送入冷云中,使过冷却云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具备时,云就易于下雨了.

  自然界暖云不下雨,主要是由于云内虽有许多小云滴,却缺少大水滴,只有当云内有大水滴时,大、小水滴由于下降速度不同,惯性也不同,才会发生大水滴兼并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的过程,造成降雨现象.

  所以,要使暖云人工降雨,必须加吸湿性催化剂,例如食盐、盐水、氯化钙等.这些暖雨催化剂,可用飞机、火箭、炮弹、气球等工具将它送入云中.此外,也有利用开炮等机械击激法,促使暖云云滴碰撞并增大成雨的.

  如今世界各国对于人工降雨工作已有了一定进展,但更为简捷方便的方法,包括控制降雨及数量的方法,尚待深入研究.

摘自《新编中国小百科全书》(延边人民出版社)

(1)使冷云中出现冰晶在云中所加的催化剂通常有哪两类?

(2)文中提到的干冰是怎样使云中温度下降的?

(3)人类已有了人工降雨的技术,但旱灾时有发生,你是怎么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雪、垃圾能发电

  科学家们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21世纪初期开始,有一定规模地向雨雪垃圾索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利用积雪发电:大家知道,积雪的温度是0℃以下,因此雪中蕴藏着巨大的冷能.科学家提出利用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蒸发器放在地面上,将凝缩器放在高山上,再用两根管子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抽出管内空气,用地下热水使低沸点的氟里昂(即现代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汽化,并以雪冷却凝缩器,由于氟里昂的沸点很低,加上管内被抽空,所以它就沸腾起来,变成气体快速向管子的上端跑去,冲击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试验证明,1 t雪可把2~4 t氟里昂送上蓄液器.可见雪的发电本领是十分惊人的.

  雪的资源极其丰富,地球上34%的国家属多雪地区.我国东北和新疆北部是全国下雪天数最多的地区,每年平均在40天以上,积雪日数在90天以上.积雪发电的问世,将使茫茫雪原变成人类的又一理想的未来发电能源.

  利用下雨发电:目前,科学家们研究雨能的利用已获得成功,它是利用一种叶片交错排列,并能自动关闭的轮子,轮子的叶片可以接受来自任何方向的雨滴,并能自动开关,使轮子一侧受力大,另一侧受力小,从而在雨滴冲击和惯性的作用下高速旋转,驱动电机发电.雨能电站可以弥补地面太阳能电站的不足,使人类巧妙而完美地应用太阳能、风能、雨能.

  我国南方雨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华东、华南、中南和西南各省的雨水充足,一年四季冰雪期很少,雨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比较多,阴雨天利用雨能发电,阳天利用太阳能发电,这样无论晴天或阴雨天,人们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享受到电能带来的光和热.

  微生物电池:在探索微生物能源工作中,一些国家正在从事着微生物电池的研究.什么是微生物电池呢?它是一种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做电极活性物质,从而获取电能.从研究的进展看,作为微生物电池的活性物质,只限于甲酸、氢、氨等.我们用一种叫产气单抱菌的细菌,处理100摩尔椰子汁,使其生成甲酸,然后把以此做电解液的3个电池串连在一起,生成的电能可使半导体收音机连续播放50多个小时.当然,这只是试验,但它表现出的事实是令人神往的.

  21世纪是人类飞向宇宙的时代,在宇宙飞船这样的封闭系统中,排泄物的处理确实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美国宇宙航行局设计了一种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用一种芽孢杆菌处理尿,使尿酸分解而生成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尿素产生氨.氨用做电极活性物质,在铂电极上产生电极反应,组成了邀翔太空的理想微生物电池.在宇航条件下,每人每天如果排出22克尿,就能够获得47瓦时的电力.

  氢燃料电池,成为微生物能源的又一种电能形式.利用一种产生氢气能力强的细菌,在容积为10升的发酵装置中,每小时所产生的近20升氢气,足以维持3.1~3.5伏燃料电池的工作.科学日新月异的21世纪,有机废水的处理也与微生物电池发生了密切关系.在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时,在使废水无害化的同时,可以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做微生物电池的活性物质,从而获得电能,从这个角度上,微生物做为同时解决公害和能源问题的一种手段,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尽管微生物电池的研制尚处在萌芽状态,使用也还只限于一定范围,但是到21世纪的某一天,微生物电池就能够带动着马达飞转,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向污泥要能源:城市下水道污泥中富含有机物质,其中蕴藏着可观的能量.不少国家已开始利用厌氧细菌将下水道污泥“消化”,然后收集其中产生的沼气作为热源,并将下水道污泥制成固体燃料.

  关于下水道污泥作为固体燃料的开发与实用化研究方面,欧洲国家居领先地位.日本东京都能源局利用下水道污泥作为燃料发电的试验也已获成功.日本能源科学家还将下水道污泥利用多级蒸发法制成固状物,所得燃料的发热量为16 000~18 000 kJ/kg,与煤差不多.

  德国的一家化学公司将工厂下水道排放的废水(其中含10%的普通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所得活性污泥作为燃料,他们在下水道污水中加入有机凝集剂,再用电力脱水机脱去部分水分,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最后利用压滤机榨干水分,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发热量大约是9 200~1 000 kJ/kg,并且将其干燥、粉碎后并不影响其燃烧性能.

  从下水道污泥中挖掘潜在能源,不仅开辟了能源新途径,还可以根本上解决城市下水道污泥污染问题.对改善城市地下水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科学家有必要重新估计下水道污泥的作用和利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下水道污水处理以及下水道水系的设计.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研究,能否建立一个从污水处理到能源、环保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下水道污水的去向问题.

摘自《能源趣览》

阅读完以上文章后回答: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分别是什么?

(2)利用积雪和下雨发电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3)结合你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利用,谈谈你对节约能源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