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利用声音的共鸣来增大响度 (2)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3)利用回声将原声加强.增大声音的响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生的音乐家--昆虫
蟋蚌等秋天呜叫的昆虫,一般只是雄性的才会呜叫,但是它们没有声带怎么能发出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呢?原来,它们的歌声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腹部发出来的,在蟋蚌等一些雄性昆虫的腹部,有一对双层的前翼翅,其上翅背面有锯齿纹,此纹与下翅根部的摩擦片互相摩擦发出声音,并经过下翅摩擦片旁边的发音膜将音量放大,声音就很洪亮了.另外,在雄蟋蚌的翼翅和腹部之间有一个气囊,能起到共鸣箱的作用.当雄蟋蟀振翅摩擦时,所发出的声音经过发音膜和气囊放大、共鸣,变得既洪亮又悦耳.如果用小提琴作比喻,锯齿相当于弓,摩擦片相当于琴弦,发音膜和翼翅下面的气囊相当于共鸣箱,昆虫利用这样的装置和不同的摩擦速度,能发出各具特色的叫声.它们真是天生的音乐家,生来就有随身携带的乐器,走到哪里都可以奏出最有个性的乐曲,我们虽然也有自己随身的乐器--口哨,可是远不如它们的乐器精妙.
(1)我们人类靠
声带
声带
振动产生声音,而吹哨发出的声音是由
空气
空气
振动引起的.
(2)一般雄性昆虫没有发声带,但它们也能发声,除上文蟋蟀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昆虫利用以上原理发声?
(3)小华通过学习以上文章,受到了启发,他找一个一次性的纸质杯.一段棉线、剪刀、大头针、火柴棒、松香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喔喔叫”如图所示,引起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纷纷向他请教制作方法.原来是用大头针在纸质杯底扎一个小孔,用火柴棒将棉线固定在杯底,在手指上拈少许松香,向下拉棉线,便发出“喔喔”叫声.请你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一下,简单写出“喔喔叫”发声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1)琴声、歌声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播到小红耳朵的,当时的气温为25℃,则其声速为
346米/秒
346米/秒

(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
它们的音色不同
它们的音色不同

(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音调
音调
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
响度
响度
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
,发声的音调越

(5)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AB
AB
的琴弦.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③①②④
③①②④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的研究方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的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6)问题探讨:小红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于是她查找了如下资料:
共鸣
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使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现象就叫“共鸣”.
有趣的是:几乎随便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鸣.拿一个发声体靠近容器口,如果频率适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发生共鸣,使声音大大增强.根据声学家的研究,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把耳朵贴在热水瓶等容器口上能听见嗡嗡声的原因.
1.什么条件下空气柱会发生共鸣?
2.一把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则波长为
120或40或24
120或40或24
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会引起共鸣.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此现象?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1)琴声、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小红耳朵的,当时的气温为25℃,则其声速为________.
(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________.
(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________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________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________,发声的音调越________.
(5)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200.3
B200.7
C尼龙丝300.5
D400.5
E尼龙丝400.5
1.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的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________.
(6)问题探讨:小红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于是她查找了如下资料:
共鸣
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使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现象就叫“共鸣”.
有趣的是:几乎随便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鸣.拿一个发声体靠近容器口,如果频率适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发生共鸣,使声音大大增强.根据声学家的研究,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把耳朵贴在热水瓶等容器口上能听见嗡嗡声的原因.
1.什么条件下空气柱会发生共鸣?
2.一把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则波长为________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会引起共鸣.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此现象?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天生的音乐家--昆虫
蟋蚌等秋天呜叫的昆虫,一般只是雄性的才会呜叫,但是它们没有声带怎么能发出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呢?原来,它们的歌声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腹部发出来的,在蟋蚌等一些雄性昆虫的腹部,有一对双层的前翼翅,其上翅背面有锯齿纹,此纹与下翅根部的摩擦片互相摩擦发出声音,并经过下翅摩擦片旁边的发音膜将音量放大,声音就很洪亮了.另外,在雄蟋蚌的翼翅和腹部之间有一个气囊,能起到共鸣箱的作用.当雄蟋蟀振翅摩擦时,所发出的声音经过发音膜和气囊放大、共鸣,变得既洪亮又悦耳.如果用小提琴作比喻,锯齿相当于弓,摩擦片相当于琴弦,发音膜和翼翅下面的气囊相当于共鸣箱,昆虫利用这样的装置和不同的摩擦速度,能发出各具特色的叫声.它们真是天生的音乐家,生来就有随身携带的乐器,走到哪里都可以奏出最有个性的乐曲,我们虽然也有自己随身的乐器--口哨,可是远不如它们的乐器精妙.
(1)我们人类靠 ______振动产生声音,而吹哨发出的声音是由 ______振动引起的.
(2)一般雄性昆虫没有发声带,但它们也能发声,除上文蟋蟀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昆虫利用以上原理发声?
(3)小华通过学习以上文章,受到了启发,他找一个一次性的纸质杯.一段棉线、剪刀、大头针、火柴棒、松香等器材,制作了一个“喔喔叫”如图所示,引起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纷纷向他请教制作方法.原来是用大头针在纸质杯底扎一个小孔,用火柴棒将棉线固定在杯底,在手指上拈少许松香,向下拉棉线,便发出“喔喔”叫声.请你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一下,简单写出“喔喔叫”发声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1)琴声、歌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小红耳朵的,当时的气温为25℃,则其声速为______.
(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______.
(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______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______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______,发声的音调越______.
(5)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200.3
B200.7
C尼龙丝300.5
D400.5
E尼龙丝400.5
1.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的研究方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的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______.
(6)问题探讨:小红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于是她查找了如下资料:
共鸣
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使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现象就叫“共鸣”.
有趣的是:几乎随便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鸣.拿一个发声体靠近容器口,如果频率适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发生共鸣,使声音大大增强.根据声学家的研究,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把耳朵贴在热水瓶等容器口上能听见嗡嗡声的原因.
1.什么条件下空气柱会发生共鸣?
2.一把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则波长为______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会引起共鸣.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此现象?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