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较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玲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一块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直架在一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
到平面镜的距离
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
大小
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小玲在实验中发现,当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她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
(1)路上,买了两支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
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
水蒸气
水蒸气
发生
凝华
凝华
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
液化
液化
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
熔化
熔化
现象,要从人体
吸收
吸收
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
(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
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照射时间/min 0 2 4 6 8 10
温度/℃ 26 26.7 27.5 28.1 28.6 29.0
沙子 26 27.8 30.5 32.1 33.6 33.6
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质量
质量
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
不同
不同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
比热容
比热容
这个物理量.
(3)水在这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1)步骤
A
A
存在错误,应改为
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吸收相同的热量
吸收相同的热量

(3)若测得煤油的温度变化量大于水的温度变化量,由此可知
的比热容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象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跟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时,B的位置即为A的象所在的位置.
(2)找到A的象的位置后,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
垂直
,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嘉峪关市)小刚同学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将同一物块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物块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而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