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球带正电.从图4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 电.C 球可能带 电.也可能 ( 填 “带 或 “不带 ) 电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初中物理中考模拟练习题(二)

(120分钟,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是因为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 

  2.使用滑轮组能省多少力,只与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这就是说:在由它作电源的电路里,每秒钟电流做功为1.5焦耳。 (??) 

  4.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一个滑轮组,若在动滑轮下面分别挂200克或400克砝码时,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会发生变化。 (??) 

  5.光沿着镜面的法线入射在镜面上,传播方向将不会改变。 (??)

   每千克摄氏度 (??) 

  8.眼睛能看到镜子里的像,是由于像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中的缘故。 (??) 

  9.通过导体的电量越多,那么导体中的电流强度就越大。 (??) 

  10.一根铁棒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铁棒两端能产生感应电压,但棒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2分) 

  1.已知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如图2-1s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上方是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的压强为__________毫米汞柱。

  时,受到__________牛顿的浮力,这时把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__牛顿。 

  3.一个工人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他作用在绳上的拉力为250牛顿,则此重物为__________牛顿。 

  4.灯泡上标有“220V 40W”字样,它正常发光时,电流强度为__________安,电阻为 ,2秒钟内通过它的电量为__________,2秒钟内电流所作的功为__________。

  桌面上,用20牛顿的力竖直向下压它,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斯卡,用2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它,则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斯卡。

  焦/(千克·℃),若将该金属块的质量减少2倍,加热时间增加一倍,则这时所测得的该金属块的比热为__________焦/(千克·℃)。 

  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__________,我国宋代科学家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

   

  9.开口容器里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一定是处在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过程;这个过程中只在液体的__________上发生。 

  10.在射击瞄准中有一个要领叫做“三点一直线”,这是利用了光__________的原理。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2.已知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分别用铝和铜做一个实心球,下面哪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

  3.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哪个正确: (??)

  4.一个物体不带电,是因为它: (??)

   

   10米深水中的物体匀速提高2米,则拉力对重物做功为: (??)

  7.一只空心球总体积为V,球腔容积为V/2,当腔内不灌水时,它在水中有一半露出水面,若将球腔内注满水再放入水中,则: (??)

  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9.如图2-3所示四个电路中,属于并联电路的正确图是: (??)

  下,三个物体都沿力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S,则力F所做的功是:(??)

  11.根据分子运动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四、实验题:(1题6分,2题9分,共15分) 

  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a)刻度尺;(b)弹簧秤(测力范围0-3牛顿)(c)滑轮四只,每只重2.5牛顿;(d)适当长的细绳。 

   (1)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在图2-5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只有选用图 滑轮组,才能用最小的力提起6.8牛顿的重物,并画出该滑轮绳子的绕法。

  2.如图2-6所示是用来测定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1)图中C表应是__________表,D表应是__________表。(2)当合上电键时,发现灯泡两端电压为2伏,这时滑动触头应向__________方移动,直到表的指针为__________时,灯泡正常发光。这时应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如果D表有读数,C表无读数,毛病可能是__________;若C表有读数,D表无读数,毛病可能是__________。

五、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出该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的光路图。(标出发光点A和入射点O的位置)。

  2.如图2-8所示,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质量为2kg的小球沿斜面滚下时所受的重力。

  3.根据图2-9中所给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标出磁针的N、S极和磁力线的方向。

  4.作出2-10中杠杆所受各力的力臂(O为支点)。

六、计算题(每题7分,共21分)

  水中,至少需在木块下吊多大质量的铁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