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如图31所示.将两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不亮的灯泡灯丝断了或接触不良, B.两灯比较.不亮的灯泡电阻太大, C.两灯比较.不亮的灯泡电阻太小, D.两灯比较.通过不亮的灯泡的电流较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______(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_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_(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徐州一模)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乙灯更亮了
乙灯更亮了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下表所示),并作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流I/A 0 0.12 0.16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灯泡发光情况 不发光 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
错误
错误
(正确/错误)的,写出析(计算)推理的过程.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
温度低
温度低
而不发光,为了验证猜想,小兰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是小许家中关于家庭电路的几个器件:
(1)如图(1)所示,该电能表的示数为
31.6
31.6
kW?h;由表上铭牌可知,他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功率最多只能为
2200
2200
W;他发现,家里只使用一台电取暖器(其它用电器都关闭)时,电能表在1min内刚好转40圈,从而测量出该电取暖器的电功率为
800
800
W.
(2)如图(2)所示的两只白炽灯泡,通常都是
(串/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它们都是利用电流的
热效应
热效应
来工作的;若这两只灯泡灯丝的长度相同,则灯丝较粗的是
(甲/乙)灯.
(3)如图(3)所示是测电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塑料外壳
塑料外壳
,当测电笔插入电源插座时氖管发光,则该插孔接的是
线;他将开关断开的台灯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干路中的保险丝立即熔断了,发生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是
灯头
灯头
(插座/插头/开关/灯头)处有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现准备用“伏安法”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室能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小灯光L(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约为10Ω);

B.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每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C.电压表一个(量程为0~3V,0~15V,电阻为5KΩ);

D.电流表一个(量程为0~0.6A,0~3A,电阻为5Ω);

E.滑动变阻器R0(阻值为0~50Ω,额定电流为1A);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

(1)如果使用上述器材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那么,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该电路中的电流约为   A,因此,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   A。

(2)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的电阻,严格来说将它们接入电路后,对电路都要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为了减少误差,在甲、乙所示的电路图(未画完)中,最好选 

(选填“甲”或“乙”)。 新 课 标 第 一网

(3)根据以上选择的电路图,在丙图中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连线,使之成为能比较精确地测量出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其中,部分导线已连接)。

(4)在实验中,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及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名称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步骤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路中的  最小。

b、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   V,然后,测量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     (选填“降低”或“升高”),获得几组数据。

c、根据测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记录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2.5

0.26

9.6

2.0

0.24

8.3

1.5

0.2

7.5

1.0

0.15

6.7

①将实验步骤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②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存在明显错误的记录数字是    

③根据实验记录数据,采用“描点法”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灯泡的U—I图像。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