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专家介绍.12岁到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有: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以及不注意姿势.特别是长时间连续上网对眼睛损害很大.使得眼睛的晶壮体变得太 .要用 透镜来矫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发射瞬间爆发的巨大声响排山倒海般压向重重群山,40米深的导流槽里事先注入的400吨水顷刻化作了水汽,发射台被白色的气团包围着,耀眼的橘黄色火光随即出现,推动着火箭缓慢上升,随即速度越来越快。据专家介绍,从“奔月”到环月的过程中,调相轨道的几次工作包括一次远地点点火、三次近地点点火,然后就是朝着月球飞行的114小时旅程,到了月球之后,再经过三次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从入轨到正式进入绕月轨道将飞行1585219公里。据预测嫦娥一号环绕月球探测期间将遭遇5小时月食,月食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被地球的影子所遮掩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届时嫦娥一号将“冬眠”,卫星应该能挺过月食。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生活中的物理
哈尔滨的冬天
同学们,你去过冬天的哈尔滨吗?生活在南方的你知道霜花、雾凇、冰灯、雪雕吗?你体验过打雪仗、乘雪橇、滑冰吗?请你阅读以下摘自网络的有关啥尔滨冬天的介绍和感受,从文字和图片中体验或回忆吧!
摘录1
冬天的哈尔滨,镶嵌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中.那六角形的雪花,莹莹皑皑,让天骄地傲的雪域冰城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其中,室内窗玻璃上那每天各异、永无再版的神奇莫测的霜花,和户外那常现万木一色,一如云翻烟滚,恰似鹤发银须的雾凇,自然不必多言;而滚着疯长的雪球,打着其乐融融的雪仗,堆出滑之大稽的雪人,或观赏优美自得的滑冰,坐享别有情趣的雪橇,以及去抽转那风笛悠扬而千姿百媚的冰尜等也都不足称道;最是那得天独厚的冰灯,才真真叫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不知人间何世!
摘录2
哈尔滨的冬季,处处琼楼玉宇,白雪皑皑,富有诗情画意,被人们称为“冰城”.闻名中外的“哈尔滨冰雪节”从每年的1月5日起持续一个多月,届时冰灯、冰雕、雪雕齐登场,还有各种有趣的冰上活动,如乘冰帆、冬泳、滑冰比赛等丰富多彩.在观赏冰灯之余还可以参加冰雪文艺晚会或冰上婚礼,体验一下北国民俗风情.
摘录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诗人形容北方冬天的壮观景象.此外,哈尔滨的冰雪节,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观光旅游.这也许是哈尔滨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的外孙女住在南京,很少看到雪,那年冬天12岁的她来到哈尔滨,看到房前屋后都是一片白雪,高兴地在雪地里打滚,久久不肯离开.
然而,我的感觉却是:哈尔滨的冬天寒冷、漫长,半年没有一丝绿色,特别是当路上结冰的时候,走起路来,令人提心吊胆,生怕跌倒,造成骨折.为此,要穿一双沉重的防滑鞋.我的几个同事就是因为不小心,在我家门前摔倒,结果住院做手术,一两年走路困难,花了钱,遭了罪.
(1)哈尔滨的冬天会出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C
C

A.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水蒸气在树枝上变成了冰晶,形成了雾凇;
C.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上会出现“雾”;
D.雪水流到屋檐下形成冰锥.
(2)一冰雕艺人在冰块上精心雕琢时,冰块的温度略有上升,冰块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做功
做功
的方式改变了冰块的内能.
(3)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
摩擦
摩擦
力,冰刀离开后,水又会很快结成冰.由此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压强有关,压强越
,熔点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热点,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核污染更是全人类最高度警惕的问题,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之后,2002年8月12日,质量m=1.4×107kg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引起挪威生态保护组织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1)核裂变、聚变是大量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核潜艇中反应堆的核能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得的?
(2)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波速v=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6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大?
(3)“库尔斯克”号浸没在水中上浮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如何变化?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31、据央视国际报道,近日(2006年3月14日摄),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为了达到聚变所要求的温度,需要用电流产生磁场,电流的强度非常大,时间长了,线圈就要发热.从这个角度来说,装置不可能长时间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最新的超导技术引入到该装置中.
虽然“人造太阳”的奇观在实验室中已经出现,但“人造太阳”所发出的电能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进入人们的家中.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状况,这一梦想最快有可能在50年后实现.
“人造太阳”的实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对能源的研究和使用已从化石燃料的单一化结构,发展到以化石能源为主,核能和水能互补的多元格局.但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核裂变能又会产生一定的核废料,同时受到原料的限制.
而核聚变能则被认为是无限、清洁、安全的换代新能源.据专家介绍,自然界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核聚能的原因所在.
问:(1)在“人造太阳”中,为什么要用到超导材料?
(2)这个装置和氢弹的原理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核聚变的优势有哪些?(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