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质量为a g的NaOH固体(密度为b g·cm-3 )溶于体积为c mL的水(密度为1 g·cm-3 )中.得到密度为d g·cm-3 的NaOH溶液.则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 C. D. 第Ⅱ卷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把100 g密度为1.22 g cm-3的NaOH溶液蒸发浓缩,当余下溶液50 mL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8 mol L-1(蒸发浓缩时无固体析出),则原溶液的浓度为①160 g L-1②3.28 mol L-1③4.88 mol L-1④16%

[  ]

A.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液态卤代烷RX的密度是a g·cm-3.该RX可以跟稀碱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X和ROH(能跟水互溶).为了测定RX的相对分子质量,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准确量取该卤代烃bmL,放入锥形瓶中,②在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塞上带有长玻璃管的塞子,加热,发生反应;③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加稀硝酸酸化,滴加过量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④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得到c g固体.

(1)

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

(2)

步骤④中,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沉淀上吸附的________离子.

(3)

该卤代烃中所含卤素的名称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

该卤代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列出算式)

(5)

如果在步骤③中加入稀硝酸的量不足,没有将溶液酸化,则步骤④中测得的c值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大小不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计划用37%,密度为1.19 g/ml的浓盐酸配制0.2 mol/L的稀盐酸500 mL,若实验仪器有: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100 mL容量瓶 E、10 mL量筒 F、胶头滴管 G、100 mL烧杯 H、500 mL容量瓶

(1)

实验时应选用的仪器是(填编号):________

(2)

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编号):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溶液;

C.

配制溶液时,将所取液体或固体直接倒人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l cm-2 cm处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D.

将容量瓶倾斜,使溶解的溶液直接沿容量瓶内壁倾注入容量瓶;

E.

当液面达刻度线后,盖好容量瓶的瓶塞,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摇匀.

(3)

  该学生用上述准确配制的0.2 mol/L的盐酸通过中和滴定方法来测定某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设计以下两个实验方案:(已知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分别是:甲基橙:3.1-4.4,酚酞:8.2-10.常温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约为3.9)

  方案I:①取混合溶液V mL,加人足量BaCl:溶液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上述盐酸滴定,到滴定终点时耗用盐酸V mL;②再另取混合溶液V 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上述盐酸滴定,到滴定终点时,耗用盐酸V mL

  方案II:操作方法与[方案Ⅰ]相同,但①②两过程所用的指示剂作了调换,即①以甲基橙为指示剂,②以酚酞为指示剂.

  假设以上操作都是准确的,试评价两个方案的合理性,若合理,只写出计算c(NaOH)、c(Na2CO3)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示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1                                                                     图2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填名称)_____________  等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_____。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              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图1                                                                     图2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除去(填名称)_____________  等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_____。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              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