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用来研究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装置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所示的黑盒子中,有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零,而3、4接线柱间电阻为10Ω.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2)已知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请你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3所示).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所示的黑盒子中,有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零,而3、4接线柱间电阻为10Ω.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2)已知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请你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3所示).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所示的黑盒子中,有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零,而3、4接线柱间电阻为10Ω.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精英家教网

(2)已知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请你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3所示).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所示的黑盒子中,有导线和几个阻值均为5Ω的电阻构成的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已知1、3接线柱间的电阻为5Ω,2、4接线柱间的电阻也为5Ω,1、2接线柱间的电阻为零,而3、4接线柱间电阻为10Ω.请画出盒内最简单的电路图.

(2)已知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请你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图3所示).
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②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课题一: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振动
振动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转换法
转换法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用力大小 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 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较大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
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
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
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BC
EADBC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