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1中的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摄下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鈥︹€�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在使用杠杆时,每次都保持杠杆
水平
水平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为什么?
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结论有影响
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结论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垂直于水平桌面
垂直于水平桌面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两个等大的蜡烛
两个等大的蜡烛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没有
没有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所成得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得像是虚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明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选择方格纸做法较好,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选择方格纸做法较好,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7)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
A
A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
凸透镜
凸透镜
和光屏的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
(选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
c
c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幻灯
幻灯
机;
(2)烛焰放在
a
a
点时,当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3)烛焰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

(4)图2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
10
1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______和光屏的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______(选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_机;
(2)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当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3)烛焰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
(4)图2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______和光屏的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______(选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_机;
(2)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当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3)烛焰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
(4)图2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