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答:

(3)热量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以下描述中同样采用“转换法”的是
D
D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5)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不同
不同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不同
不同
;(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6)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B
B
(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液体名称 实验次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t2-t1/℃ 通电时t/min
1 100 20 38 18 4
2 100 20 56 36 8
煤油 3 100 20 29 9 1
4 100 20 56 36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是小红用如图电路及5Ω、10Ω、15Ω三个定值电阻“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部分实验过程: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
(2)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R两端的电压是
2.4
2.4
V.
(3)实验时,小红用5Ω电阻完成实验后,断开开关,将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然后闭合开关,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
电压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
保持不变,记录电流表示数.
(4)小明认为小红的操作不规范,理由是
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位于最大阻值处
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位于最大阻值处
,这样操作有可能会损坏
电压表
电压表
(选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
(5)小红正确操作后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表格可得出结论: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
;若在实验时,选用电压为6V不变的电源,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则
不能
不能
(选填“能”、“不能”)完成表格中数据的测量.
实验
次数
电阻
R
电流
I/A
1 5 0.48
2 10 0.24
3 15 0.16  
(6)许多实验需测量多组数据,便于“从中找出普遍规律”或者“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主要目的与本次实验相同的是
B
B
(填字母)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使杠杆自重对杠杆的平衡不产生影响
使杠杆自重对杠杆的平衡不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杠杆两边分别加挂钩码并调节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使每次杠杆都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作的目的是
便于力臂的测量
便于力臂的测量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测多组数据以下三个实验也测了多组数据,其中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目的相同的有
①③
①③
(选填序号)
①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②用刻度尺测某个物体长度;
③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杠杆两边分别加挂钩码并调节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使每次杠杆都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作的目的是______.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测多组数据以下三个实验也测了多组数据,其中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目的相同的有______(选填序号)
①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②用刻度尺测某个物体长度;
③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22甲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cm、30cm、45cm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二:

       距离/cm

时间/s

实验次数

15

30

45

1

1.00

1.92

2.82

2

0.99

1.94

2.80

3

0.96

1.90

2.78

(1)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

(4)在甲实验中,为了测量铅笔沿硬纸板下滑的平均速度,应使纸板较长且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角度;

(5)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表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