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或4.5.6或7.8.9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滕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
图(选填“左”或“右”)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2)同学们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分别测量水的温度、旁边声音的响度.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4 5 6 7 8
温度/c 75 81 86 91 94
响度/dB 43.3 46.2 52.8 54.1 55.1
时间/min 9 10 11 12 13 14
温度/c 97 98 98 98 96 98
响度/dB 54.3 54.3 5.26 52.6 5.26 5.26
①记录表格中有个数据肯定有误,这个数据是第
13
13
min中的
温度
温度
 (选填“温度”或“响度”).
②从实验数据可知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98
98
℃;温度为
94
94
℃时,水的响度最大.
③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通过实验,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开水并非真的不响,仅是响度比沸腾前小
开水并非真的不响,仅是响度比沸腾前小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升温特点是
温度改变是低快高慢
温度改变是低快高慢
.请对水升温的特点做出合理的解释
开始时,水的温度低,蒸发较慢,热损失小;后来水的温度高,蒸发加快,热损失大
开始时,水的温度低,蒸发较慢,热损失小;后来水的温度高,蒸发加快,热损失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按图1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是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4
-4
℃.
(2)为了研究水的沸腾,某实验小组三位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①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②沸腾是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3中的
a
a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③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99
99
℃,说明当时的气压
小于
小于
1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其它小组同学的读数,他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在水温达到90℃后,他们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下表是实验过程中的记录表格: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①小组同学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水的沸腾温度为
98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②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在图2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杯底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杯底

(2)改正错误后,小凡继续实验,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96
℃;
(3)除了记录温度之外,小凡还仔细观察了水沸腾前后的现象(如图丙a、b),图
a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小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c
图线.

(5)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除了可以减小水的质量之外,还可的采用的办法是
烧杯上加盖(或适当提高水温等)
烧杯上加盖(或适当提高水温等)
(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表一
实验次数123
连接电阻R1R2R1和R2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512.5
R (Ω)462.4
1/R (Ω-10.250.170.42
表二
实验次数456
连接电阻R2R3R2和R3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10.61.6
R (Ω)6103.75
1/R (Ω-10.170.10.27
表三
实验次数789
连接电阻R3R4R3和R4同时并联
电压(V)666
电流(A)0.60.41.0
R (Ω)10156
1/R (Ω-10.10.070.17
(1)分析实验序号1、2(或4、5或7、8)数据中电流的变化和电阻的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1和R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1和R4接在了MN两端,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______”字样;②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