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13-3-3所示的电路中.3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3个灯泡都发光,当开关S闭合时( ) A. L1.L2.L3都不亮 B .L1.L2.L3都亮 C.L2不亮.L1.L3亮 D .L1.L2不亮.L3亮 图13-3-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电阻R1为5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

① 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 求: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2

③ 下表中设想了甲、乙、丙三种方案来替换电阻R1或变阻器R2中的一个。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需分别达到如图13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可改变电表的量程),且此时电路能正常工作。

序号

替换的方案

用5Ω的定值电阻替换电阻R1

用20Ω的定值电阻替换电阻R1

用“10Ω 1A”的变阻器替换变阻器R2

(a) 表中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b) 求:分别达到图13所示的电表示数时,变阻器R2所消耗的电功率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电阻R1为5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

① 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 求: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2

③ 下表中设想了甲、乙、丙三种方案来替换电阻R1或变阻器R2中的一个。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需分别达到如图13所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可改变电表的量程),且此时电路能正常工作。

(a) 表中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b) 求:分别达到图13所示的电表示数时,变阻器R2所消耗的电功率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莉按图13中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

(1)根据图13(甲),将图13(乙)中的实物连接成电路,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

U/V

0.5

1.0

1.5

I/A

0.1

0.2

0.3

(2)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如下表。则小莉实验时所选用电阻R的阻值为        Ω。

(3)现已将图13(乙)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若要测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在原实物电路中必须改动的地方是: 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标有“6 V 3 W”的小灯泡L与额定功率为10 W的电阻器R串联,电源电压大小为10 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20 A和2.4 V,不考虑电阻器和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1)电阻器R的阻值.

(2)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

王刚同学的求解如下: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器的电阻

(2)因为整个电路只有小灯泡L和电阻器R两个用电器,所以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P1+PR=3 W+10 W=13 W.

请你指出王刚同学求解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关系”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两种规格灯泡若干,小李和小张分别选用两个灯泡,按图甲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断开
状态.
(2)进行实验时,小李闭合开关后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很少,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这是因为
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大
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大

(3)两人各自做了一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A点的电流 IA/A B点的电流IB/A  C点的电流IC/A
小李实验 0.24 0.13 0.37
小张实验 0.48
表格中小张实验A、B两点的电流大小相等,示数如图丙,A、B两点的电流是
240
240
mA.

(4)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小张得出如下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大小相等.
请你判断:
①小张的结论是
不完全正确
不完全正确
(填“完全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
②实验更好的改进方法是
选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选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偶然性,得出普遍成立的规律
减小偶然性,得出普遍成立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