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0-22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填“> .“< 或 “= ),其中 种液体是水. 4.图10-23中.甲.乙两容器的重力相等.底面积相等.放在水平地面上.盛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1)甲容器中的液重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2)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强是p甲 p乙.压力是F甲 F乙 .(3)甲.乙两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p甲’ p乙 '.压力是 F甲' F乙'.(选填“< “> 或“=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 两种液体中 (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并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验序号 7 8 9 10 11 12
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F3与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变化的倍数关系及相关的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圆柱体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成正比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圆柱体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10(或5、11;或6、12)
4、10(或5、11;或6、12)
数据中的距离h 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中6个空格填写完整.
(4)甲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后三列数据和相关条件,计算了F3 和F1 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错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
(5)乙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后三列数据和相关条件,计算了F3和F2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
(a)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b)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6?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与10、5与11或6与12
4与10、5与11或6与12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错误
错误
,乙同学的分析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徐汇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长方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0 0 0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与3或7、8与9
1、2与3或7、8与9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a)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b)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长方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不同;密度越大、压力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松江区三模)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
50克水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升高温度(℃) 0 4 8 12 16 20 24
表二
100克水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升高温度(℃) 0 2 4 6 8 10 12
表三
时间(分钟) / / / / / / /
温度(℃) / / / / / / /
升高温度(℃) / / / / / / /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
,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
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
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为:
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④为了验证猜想
C
C
(选填字母),请你把实验方案的设计填在表三
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体)
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体)
中.
⑤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实验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B
B

A  测定物质的密度B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C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D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