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图5所示.在“探究使用斜面是否少做些功 的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F/N s/m G/N h/m Fs/J Gh/J 1 0.41 1.0 2 0.20 0.41 0.40 2 0.76 1.0 3 0.25 0.76 0.75 3 0.50 1.0 2 0.30 0.50 0.60 (1)小丽对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评估时发表第 组数据记录有误.小丽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沿斜面方向 拉动小车.并在拉动的过程中读出拉力的大小.假如不是沿着斜面方向拉动小车就会使测出的拉力 (选填:“偏大 .“偏小 或“不变 ). (3)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小丽等同学用木块替代小车进行实验.发现计算出来的“Fs 和“Gh 差距较大.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测量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第(2)步中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
(5)多次改变物距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错误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6)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3,实验能否成功?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的各组热学实验中:①用力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了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②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时,浇上凉水可以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说明了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③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板上,形成小水滴,玻璃板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气体液化要放热
气体液化要放热

(2)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光屏中央
光屏中央

②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移动,在光屏上能成一个
更大
更大
(更大、更小)的实像.同时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移动.
③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远离凸透镜
远离凸透镜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远离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保持光屏不动)
(3)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明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
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30° 粗糙 1 0.5 0.7 1 0.5 0.7
30° 稍光滑 1 0.5 0.6 1 0.5 0.6 83
45° 粗糙 1 0.7 0.9 1 0.7 0.9 78
①请你替小明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71
71
(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
②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
B
B
(填写字母).
③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3)如图是小红连接的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
实验次数 电压 电流 电阻
1 2.0 0.20 10
2 2.5 0.24 10.4
3 2.8 0.25
11.2
11.2
①请你在只改变一根导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电路正常工作.(用“×”标出改动之处,画出改接导线)
②小红将电路改接正确后,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表中空白处的数据应是
11.2
11.2
.从表中可以看出计算出的三次小灯泡电阻不相等,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灯丝电阻受灯泡温度影响
灯丝电阻受灯泡温度影响

③根据在该实验中已经测得的数据,还可以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6
0.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
次数
斜面倾角θ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J
总 功
W/J
斜面的机械效率
300 5.0 0.6 4.2 1.2 3.0 5.0 60%
300 3.0 0.6 2.5 1.2 1.8 3.0 60%
450 3.0 0.8 2.8 1.2 2.4 3.4 71%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匀速
匀速
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填“左”或“右”);
(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3)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
斜面的粗糙程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写出一个)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1)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的,要使水平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木块必须保持                 状态;

(2)由序号1、2、3的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要验证猜想C,应选择序号是            的三组实验;

(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图中a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                变化的关系。b图线表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随

               变化的关系。

 

斜面倾斜程度

较大

较小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小球从P运动到Q的时间t/s

5.1

5.0

5.1

5.1

5.1

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大家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知识后,想知道:是不是效率越高的机械一定越省力呢?于是他决定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小明和他的几个同学商定利用将物体拉上斜面的过程来研究“效率高低与是否省力的关系”.为此,小明找来了一个方矿泉水瓶,一块平整的木板和一把尺子,并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组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经过认真仔细的实验,他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物重G(N)升高的速度h/m拉力F/N移动距离S/m有用功
W有用功
总功W/J机械效率/η
150.11.60.50.50.862.5%
250.22.70.511.3574.1%
350.33.40.51.51.788.2%
(1)你认为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分析上表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做完上述实验后,小丽又产生了一个猜想:如果减小斜面的摩擦,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以提高,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是否有道理?请简述理由:________.
(3)要想通过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在前面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应当怎样进一步进行实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