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右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A.从a到b.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b到c.小球的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⑴实验时点燃蜡烛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⑵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⑶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⑷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大约为10Ω,电源电压不大于3V.
(1)为了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已将所用器材连成部分电路.若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变大,在下图中补画一根导线,组成符合要求的电路:
精英家教网
(2)为了做“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请你再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在上图中补画出导线).在连成正确电路后闭合开关S,两电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灯泡的电阻为
 
Ω.
(3)他们继续用上图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首先把2欧姆的电阻接入原来小灯泡的位置,调节变阻器,依次测得数据如表一.
表一
次数 电阻R=2Ω
电压(V) 电流(A)
1 1 0.5
2 1.6 0.8
3 2 1
表二
次数 电压(V) 电流(A)
1(R=1Ω) 0.6 0.6
2(R=2Ω) 1 0.5
3(R=3Ω) 1.3 0.43
由表一可归纳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
 
比.
然后研究电压不变情况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操作步骤是分别把1Ω、2Ω、3Ω的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立即闭合开关,记录读数如表二所示.
由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遗漏了重要的操作步骤.此步骤是
 

(4)在物理实验探究中,我们经常要遇到某个因素受到多个其他因素影响的问题,一般采用变量控制法.例如:在上述实验中
 
实验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记录数据如下:
表Ⅰ
实验
次数
电阻R=10Ω
U/V I/A
1 1 0.1
2 2 0.2
3 3 0.3
表Ⅱ
实验
次数
电阻U=3V
R/Ω I/A
4 5 0.6
5 10 0.3
6 15 0.1
(1)分为两组实验用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上述数据可以总结为关系式
I=
U
R
I=
U
R
.依次进行表Ⅱ中第5、6次实验的过程中,滑片P应向
滑动.
(2)将R换作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0.3
0.3
A,它的额定功率为
1.14
1.14

(3)将 R换成螺线管,则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它能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将
增加
增加

(4)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阻值为2R的定值电阻,可以探究
电流
电流
和时间一定时,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小安和小虹分别用各自的光具座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个点上,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时,蜡烛一定放在
c
c
点;放在a点上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像,此像的位置大致在
f
f
点上;蜡烛放在
d
d
点上,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2)小安在实验中不小心将毛玻璃制成的光屏弄碎了,小安用一个与光屏等大的平面镜来代替光屏,却很难找到像,这是因为平面镜表面很光滑,光在上面发生了
镜面
镜面
反射,所以不易观察到像.
(3)实验时平面镜还有些歪,小安将其左右移动,眼尖的小虹观察到近旁的白墙上出现烛焰的像,这是由于平面镜可以有
改变光路
改变光路
的作用?,生活中所使用的
投影仪
投影仪
的成像过程与此相似.
(4)如图“黑箱”内有2个光学元件:透镜和平面镜,请你画出这2个元件,完成光路,并标明反射角.

(5)小虹将自己的毛玻璃光屏借给小安,帮他一起做实验.实验中,他们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无论移动到哪里,他们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右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
.纠正错误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作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不对
不对
.你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比较
乙和丙
乙和丙
两幅图的实验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