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图12-3-1 思路解析: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该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 mm.所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该物体的长度是L=9.80 cm-6.00 cm=3.80 cm. 答案:1 mm 3.80 cm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实验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5 5
2 12 12
3 18 18
(3)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某同学用光屏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怎么也找不到甲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测量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第(2)步中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
(5)多次改变物距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错误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6)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3,实验能否成功?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最亮
最小、最亮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蜡烛在焦距以内
蜡烛在焦距以内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小于
小于
1(选填“大于”或“小  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大于
大于
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②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  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②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