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示某物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OA段加速度为 ,AB段加速度是 ,BC段加速度是 ,CD段加速度是 ,该物体14s内的总路程是 ,总位移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16.5
16.5
 cm/s,v2=
21.5
21.5
cm/s,v3=
26.4
26.4
cm/s,v4=
31.6cm
31.6cm
 cm/s,v5=
36.7
36.7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
(填甲或乙),求出a=
50
50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S5-S2
3T2
S5-S2
3T2
(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 cm/s,v2=______cm/s,v3=______cm/s,v4=______ cm/s,v5=______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______(填甲或乙),求出a=______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实验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 cm/s,v2=______cm/s,v3=______cm/s,v4=______ cm/s,v5=______ cm/s.
(2)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______(填甲或乙),求出a=______ cm/s2.
(3)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图2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用S2、S5、T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C是______m/s;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m/s2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______m/s;
(2)在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物线方程.他先调整斜槽轨道使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锤线重合,Ox轴水平(如图甲).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5c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______m/s;
(2)小球运动的轨迹方程的表达式为y=______x2
(3)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产生实验误差的是______.
A.小球在轨道上滚动过程中有摩擦力    B.每次下移水平挡板不均匀
C.实验时,水平挡板有时倾斜          D.固定方格纸的木板有时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B.由氢气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氢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都不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D.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分子势能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p-V图象如图所示.在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       它对外界做的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标准状态(压强p0=1atm、温度t0=0℃)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为22.4l,设第(2)问中理想气体在状态A下的温度为0℃,求该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B.(选修模块3-4)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C.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遥远星球发出的红光被地球接收到时可能是红外线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平行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则玻璃球对a光的折射率为         ,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a、b两种色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va        vb(选填“>”、“<”或“=”).

(3)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m,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m,经过时间0.3s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试写出质点1的振动方程.

C.(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C.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D.若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并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