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6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背景每小格为5.0cm.闪光的频率为每秒20次.则由照片求出的小球的初速度的值为 . A. B. C. D. 图6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6-4-15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

图6-4-15

(1)闪光频率是多少?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I.图甲是一位同学在实验室中拍摄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由于疏忽,照相时没有摆上背景方格板,图中方格是后来用尺子在相片上画的(图中格子的竖直线是实验中重垂线的方向),每小格的边长均为5mm.为了补救这一过失,他用一把米尺、两个三角板对小球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
(1)小球直径是______mm;
(2)照相时闪光频率为______Hz;
(3)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
Ⅱ.已知某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10mA,内阻为8Ω.现要将此电流表与一电阻箱R连接后改装成一个量程为6.0V的电压表,并将组成的电压表与一个电源E、电阻R、开S构成回路,用它测量R两端的电压.
(1)试在实物图中画出连线完成电路连接;
(2)改装的电压表中电阻箱的取值为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大同模拟)I.图甲是一位同学在实验室中拍摄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由于疏忽,照相时没有摆上背景方格板,图中方格是后来用尺子在相片上画的(图中格子的竖直线是实验中重垂线的方向),每小格的边长均为5mm.为了补救这一过失,他用一把米尺、两个三角板对小球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
(1)小球直径是
20
20
mm;
(2)照相时闪光频率为
10
10
Hz;
(3)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
1
m/s.
Ⅱ.已知某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10mA,内阻为8Ω.现要将此电流表与一电阻箱R连接后改装成一个量程为6.0V的电压表,并将组成的电压表与一个电源E、电阻R0、开S构成回路,用它测量R0两端的电压.
(1)试在实物图中画出连线完成电路连接;
(2)改装的电压表中电阻箱的取值为
592
592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6是某次实验中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如果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l表示的实际距离和闪光频率f均为已知量,那么小球的质量m、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0、小球通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这四个未知量中,利用上述已知量和图中信息可以计算出哪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序号抛出点的高度(m)水平初速度(m/s)水平射程(m)
10.202.00.40
20.203.00.60
30.452.00.60
40.454.01.20
50.802.00.80
60.806.02.40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2)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a.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b.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O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P、Q两球相碰.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c.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