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原来v>0, a>0,x>0,从某时刻开始起加速度减小.则 A. 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B. 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C. 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D. 位移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来计算.其中________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甲同学用9.8 m/s2代入,乙同学用通过对纸带分析计算出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代入,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________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③、甲同学实验计算结果时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ΔEk,,乙同学发现ΔEp<ΔEk,实验过程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同学.

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④在一次实验中,重物自由下落时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纸带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秒,那么重物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右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 c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mg△h=
1
2
mv2
,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vn=
(sn+sn+1)
2T
来计算.其中______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甲同学用9.8m/s2代入,乙同学用通过对纸带分析计算出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代入,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______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③甲同学实验计算结果时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乙同学发现△Ep<△Ek,实验过程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______同学.
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④在一次实验中,重物自由下落时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2所示,纸带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秒,那么重物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右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 c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来计算.其中______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甲同学用9.8m/s2代入,乙同学用通过对纸带分析计算出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代入,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______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③甲同学实验计算结果时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乙同学发现△Ep<△Ek,实验过程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______同学.
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④在一次实验中,重物自由下落时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2所示,纸带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秒,那么重物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广东二模)(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右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10
10
 c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D
AD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mg△h=
1
2
mv2
,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vn=
(sn+sn+1)
2T
来计算.其中
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甲同学用9.8m/s2代入,乙同学用通过对纸带分析计算出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代入,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
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③甲同学实验计算结果时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乙同学发现△Ep<△Ek,实验过程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
同学.
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
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

④在一次实验中,重物自由下落时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2所示,纸带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秒,那么重物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
9.38
9.38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1是通过重物自由下落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从实验装置看,该实验可用4-6伏的直流电源
B.用公式
1
2
mv2=mgh
时,要求所选择的纸带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2mm
C.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D.测纸带上某点的速度时,可先测出该点到起点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公式v=gt计算
(2)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①在固定弧形斜槽时,应注意
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实验中,每次释放小球应注意
使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使小球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另外,为了较准确的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
AC
AC

A.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B.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点,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坐标系的原点
C.为了能尽量多地记录小球的位置,用的X坐标没必要严格地等距离增加
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后,取下纸,将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②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且和斜槽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20.00cm,A、B间距离y1=4.70cm,B、C间距离y2=14.50cm.(g取9.80m/s2
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推导出小球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
x
g
y2-y1
x
g
y2-y1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小球初速度值为
2
2
m/s,从水平抛出到B点的时间为
0.1
0.1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