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图所示.图为自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火箭的图 (1)若的面积等于的面积.这表示什么意义? (2)火箭燃烧期内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3)火箭燃烧完毕瞬间的高度是多少? (4)火箭燃烧完毕后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5)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当滑块运动时,圆筒内壁对滑块有阻力的作用,阻力的大小恒为f=
12
mg(g为重力加速度).在初始位置滑块静止,圆筒内壁对滑块的阻力为零,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物体与滑块粘在一起向下运动,运动到最低点后又被弹回向上运动,滑动到初始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与滑块碰撞后共同运动初速度的大小;
(2)碰撞后,在滑块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当滑块运动时,圆筒内壁对滑块有阻力的作用,阻力的大小恒为Ff=
12
mg
(g为重力加速度).在初始位置滑块静止,圆筒内壁对滑块的阻力为零,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物体与滑块粘在一起向下运动,运动到最低点后又被弹回向上运动,滑动到初始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合力对物体的冲量的大小;
(2)碰撞后,在滑块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P为位于某一高度处的质量为m的物块,Q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1kg的特殊平板,= ,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02。在板的上表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区域的上边界为MN,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PQ之间便有相互作用的恒力Fkmg,其中QP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且k=41,FP的作用使P刚好不与Q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上,PQ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P刚从离MNh =20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时,板Q向右运动的速度v0=8m/s,板Q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求:

(1)P第一次落到MN边界的时间t和第一次在相互作用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2)P第2次经过MN边界时板Q的速度v

(3)从P第1次经过MN边界,到第2次经过MN边界的过程中,PQ系统损失的机械能DE

(4)当板Q的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几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P为位于某一高度处的质量为m的物块,Q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1kg的特殊平板,= ,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02。在板的上表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区域的上边界为MN,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PQ之间便有相互作用的恒力Fkmg,其中QP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且k=41,FP的作用使P刚好不与Q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上,PQ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P刚从离MNh =20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时,板Q向右运动的速度v0=8m/s,板Q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求:
(1)P第一次落到MN边界的时间t和第一次在相互作用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2)P第2次经过MN边界时板Q的速度v
(3)从P第1次经过MN边界,到第2次经过MN边界的过程中,PQ系统损失的机械能DE
(4)当板Q的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几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P为位于某一高度处的质量为m的物块,Q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1kg的特殊平板,=,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02.在板的上表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区域的上边界为MN,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P、Q之间便有相互作用的恒力F=kmg,其中Q对P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且k=41,F对P的作用使P刚好不与Q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上,P、Q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P刚从离MN高h=20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时,板Q向右运动的速度v=8m/s,板Q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求:
(1)P第一次落到MN边界的时间t和第一次在相互作用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
(2)P第2次经过MN边界时板Q的速度v;
(3)从P第1次经过MN边界,到第2次经过MN边界的过程中,P、Q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
(4)当板Q的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几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