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O | 2-3 |
科学的发展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同样是这样。
(1)1828年,德国化学家武勒(F?WOhler)冲破了生命力学说的束缚,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蒸发,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
(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 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将苯与浓硫酸和硝酸混合共热并保存50℃―60℃的温度,可以生成硝基苯。反应后的仪器中有硝基苯、苯和残酸,为得到纯净的硝基苯,要进行中和、水洗,其目的是 ;已知苯的沸点是80℃,硝基苯的沸点是210.9℃,将苯与基苯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 。
(3)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这是因为过去发现的糖类太多可以用通式Cn(H2O)m来表示。实际上很多符合通式为Cn(H2O)m的化合物并不属于糖类,写出两种符合通式Cn(H2O)m而不属于糖类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4)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为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经燃烧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则A的分子式为 。
A为有关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B是当今世界产量最大的塑料,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衣物、化肥等的包装。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I.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
(l)目前合成氨技术原理为: △
下图表示工业合成氨反应在某一段时间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曲线图:
①氢化物的体积分数最高的一段时间为 ;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
②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氨水。用水稀释的氨水,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填序号)。
(2)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冉瓷(能传递),实现了高温常压下利用和电解合成氨。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在催化剂(掺有少量的)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进一步研究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303 | 313 | 323 | |
生成量 | 4.8 | 5.9 | 6.0 |
①此合成反应的 0,△ 0,(填“>”“<”或“=”)。
②已知: △;
△
则 △= 。
II.已知可逆反应 (未配平)△。温度为时,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图为200℃时容器内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补画该反应在100℃时的的
变化曲线。
c(NH4+)?c(OH-) |
c(NH3?H2O) |
c(NH3?H2O) |
c(OH-) |
c(OH-) |
c(H+) |
T/K | 303 | 313 | 323 |
NH3生成量/(10-6mol) | 4.8 | 5.9 | 6.0 |
(16分)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少量CO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常用SO2将CO氧化SO2被还原为S。
已知: C(s)+(g)=CO(g)ΔH1=-126.4kJ/mol ①
C(s)+O2(g)=CO2(g) ΔH2= -393.5kJ·mol-1 ②
S(s)+O2(g)=SO2(g) ΔH3= -296.8kJ·mol-1 ③
则SO2氧化CO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①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
图2表示CO的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 n(H2)/n(CO)]、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I、II、III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的大小关系为 ;测得B(X1,60)点氢气的转化率为40%,则x1= 。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序号)。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