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 预测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 方案5:-- 说明: (1)有关实验方案.原理.器材.数据的测定及同学协作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分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2)方案选定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测量. (3)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可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观看.最后还可以进行评选活动. (4)通过亲身的实验活动.达到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应用物理规律时.不仅要做巩固性练习.而且要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方案设计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建议课后安排学生测功率.) [案例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不仅注重学生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科学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本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在此过程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之后.教师利用身边常见的现象.应用关系式分析机动车常见的启动问题.突出体现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还是很有价值的.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年福建六校联考)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第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 m、10 m、20 m、30 m、…70 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测运动时间.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并计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运动距离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时间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各段速度(m/s)

 

2.08

2.78

4.76

6.67

8.33

10.0

10.0

10.0

 

第二小组通过测出自行车在各点的速度,作出了v—s图4-2-9.本次实验中,学生和自行车总质量约为75 kg,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整个过程中该学生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

图4-2-9

(1)第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分析认为:因为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则在20 m~3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 m~4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为多少?被测学生骑车的功率约为多少?速度为6 m/s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第二小组的学生结合图和曲线(曲线与横坐标在s=40 m内所围的区域共56格),测出的被测学生骑车的功率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年福建六校联考)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第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 m、10 m、20 m、30 m、…70 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测运动时间.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并计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运动距离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时间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各段速度(m/s)
 
2.08
2.78
4.76
6.67
8.33
10.0
10.0
10.0
 
第二小组通过测出自行车在各点的速度,作出了v—s图4-2-9.本次实验中,学生和自行车总质量约为75 kg,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整个过程中该学生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

图4-2-9
(1)第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分析认为:因为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则在20 m~3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 m~4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为多少?被测学生骑车的功率约为多少?速度为6 m/s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第二小组的学生结合图和曲线(曲线与横坐标在s=40 m内所围的区域共56格),测出的被测学生骑车的功率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一学生为测得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电动小车电源,待电动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电动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记录了小车停止之前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请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m/s;

②该电动小车关闭电源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③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使“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嫦娥一号发射后先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月球表面h=2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测得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
(1)测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4n2π2(l+
d
2
)
t2
4n2π2(l+
d
2
)
t2

(2)完成50次全振动时停表记录的时间t=
102.5
102.5
s.
(3)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所示,摆球直径d=
29.8
29.8
mm.
(4)实验中某学生所测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CD
CD

A.实验室离海平面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