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是 . .它们虽然在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但有本质区别. 是其它形式的能和内能间的转化.而 却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为某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玻璃管测力计,玻璃管竖直悬挂,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管内一个很薄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连接一轻质秤钩.已知玻璃管长为10cm,横截面积为1cm2,现将不同质量的钩码M挂在秤钩上,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活塞与管顶之间的距离L,在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四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右面的表格内:
次数 1 2 3 4
M(kg) 0.000 0.100 0.250 0.400
L(cm) 4.00 4.44 5.32 6.62
(1)通过计算可得实验时的大气压强p0=
1.01×105
1.01×105
Pa.
(2)该玻璃管测力计的刻度是
不均匀
不均匀
(填:均匀,不均匀)的,它能测量的最大作用力不超过
6.06
6.06
N.
(3)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这种玻璃管测力计来测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列举两点:
a
大气压强改变
大气压强改变

b
手拿玻璃管会使得管内气体温度变化
手拿玻璃管会使得管内气体温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如图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
2
B
-
v
2
A
)
2L
(
v
2
B
-
v
2
A
)
2L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次数 F(N) vB2-vA2(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62 4.65 4.84
5 3.00 5.49 5.72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Ⅱ)在长度和粗细均不相同的五个空心柱状绝缘管内注入质量和浓度都相同的某种导电液体,管的两端用铜制塞子封闭,并与接线柱相连.
(1)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欧姆档×100分别粗测了这五段液柱的电阻,发现最大的电阻不超过最小的电阻的3倍.右图是测量其中电阻最小的液柱电阻时表盘的情况,管内液体的电阻是
1.36×103
1.36×103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接着,该同学利用如下实验器材探究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这五段液体的电流和液柱长度的关系:
A.直流电源:电动势15V,内阻很小,额定电流为1A;
B.电流表A1:量程0~300mA,内阻约0.5Ω;
C.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 10Ω;
D.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kΩ;
F. 开关、导线等
①实验要求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则电流表应选用
A2
A2
 (填“A1”或“A2”).
②该同学已经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请你在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获得的有关电流I和长度l的五组数据,作出了上图所示的图线,图中横轴表示的物理量是
l-2
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I)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作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②如图1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滚下,记下小球m1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 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m1与 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
D
D
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
F
F
点;
(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
m
 
1
L
 
E
=
m
 
1
L
 
D
+m
 
2
L
 
F
m
 
1
L
 
E
=
m
 
1
L
 
D
+m
 
2
L
 
F
,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
m
 
1
L
 
E
=
m
 
1
L
 
D
+m
 
2
L
 
F
m
 
1
L
 
E
=
m
 
1
L
 
D
+m
 
2
L
 
F
,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II)现有一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在35~55Ω范围内,最大允许电流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2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 R0为保护电阻.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用
C
C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2)按照图2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乙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3)该同学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a.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1
U
=
r
E
1
R
 
0
+R
+
1
E
1
R
 
0
+R
=
E
r
1
U
-
1
r
1
U
=
r
E
1
R
 
0
+R
+
1
E
1
R
 
0
+R
=
E
r
1
U
-
1
r

b.请在图2丙的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象(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2丙中
纵轴截距的倒数或斜率除以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纵轴截距的倒数或斜率除以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表示E,
斜率除以纵轴的截距或纵轴截距的倒数的绝对值
斜率除以纵轴的截距或纵轴截距的倒数的绝对值
表示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浸润玻璃,水银不能浸润玻璃
B.热管是利用升华和汽化传递热量的装置
C.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一般说来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变化时它的内能都要随之改变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B,A、B两状态的相关参量数据已标于压强-体积图象上.该气体由A→B过程中对外做功400J,则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
 
J,从外界吸收了
 
J热量.
(3)某地强风速v=10m/s,空气的密度ρ=1.3kg/m3.若通过截面积S=400m2的风能全部用于使风力发电机转动,且风能的20%转化为电能,则通过这个截面的风的发电功率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2分)

⑴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D.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

状态B(p1V2),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气体(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⑶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请结合所提供的物理量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

B.(选修模块3—4) (12分)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

  静止时的长度小

⑵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

分。则图甲为  ▲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

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

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

可能”)发生全反射.

⑶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

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C. (选修3-5试题) (12分)

⑴(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⑵(4分))现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的光照射处于

  基态的氢原子,A:10.25eV、B:12.09eV、C:

12.45eV,则能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是  ▲ (填

序号),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可能产生 ▲ 

频率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为:

⑶ (4分) 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

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

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