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中.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一定时.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a(m·s-2) 2.04 2.66 3.23 3.98 M(kg) 2.00 1.50 1.25 1.00 (a)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作a-1/M的 图线 (b)由a-1/M图像得出实验结论为: . (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下图是重物自由下落时.为记录重物运动位移与时间.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O点是重物速度为0时所记录的点.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a)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p= .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Ek= (g取9.8 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b)实验的结论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一定时,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如表所示
a(m?s-2 2.04 2.66 3.23 3.98
M(kg) 2.00 1.50 1.25 1.00
(a)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中的方格纸上作a-1/M的图线
(b)由a-1/M图象得出实验结论为: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如图2是重物自由下落时,为记录重物运动位移与时间,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O点是重物速度为0时所记录的点,点A、B、C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a)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
 
,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g取9.8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b)实验的结论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应保持
小车的质量
小车的质量
不变,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利用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进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采用
变量控制法
变量控制法

(2)实验过程中,难以直接得到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所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那么,可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的条件是
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
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
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
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
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小于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
(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
1
M
1
M
的图象.
(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
小车质量
小车质量
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
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组同学用下面 (a)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过程中应保持
 
不变,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利用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进而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采用
 
法.
精英家教网
(2)利用上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为图所示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
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
(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
(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_的图象.
(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