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18]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块A.开始放在长木板B的左端.B的质量为1kg.可在水平面上无摩擦滑动.两端各有一竖直挡板M N,现A.B以相同 的速度v0=6m/s向左运动并与挡板M发生碰撞.B 与M碰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但不与M粘接,A与M碰撞没有能量损失.碰后接着返向N板运动.且在与N板碰撞之前.A.B均能达到共同速度并且立即被锁定.与N板碰撞后A.B一并原速反向.并且立刻解除锁定.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通过计算求下列问题: (1)A与挡板M能否发生第二次碰撞? (2)A和最终停在何处? (3)A在B上一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解答] (1)第一次碰撞后A以vO=6 m/s速度向右运动.B的初速度为0.与N板碰前达共同速度v1.则mA v0=(mA+mB)v1 v1=4m/s 系统克服阻力做功损失动能 因与N板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A.B与N板碰后返回向左运动.此时A的动能因此.当B先与M板碰撞停住后.A还有足够能量克服阻力做功.并与M板发生第二次碰撞.所以A可以与挡板M发生第二次碰撞. (2)设第i次碰后A的速度为vi.动能为EAi.达到共同速度后A的速度为vi′动能为EAi′ 同理可求 单程克服阻力做功 因此每次都可以返回到M板.景终停靠在M板前. 的讨论可知.在每完成一个碰撞周期中损失的总能量均能满足 (即剩余能量为) 其中用以克服阻力做功占损失总能量之比 碰撞中能量损失所占的比例 因此.当初始A的总动能损失完时.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 所以S=27/2=13.5m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新课标卷)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徐州模拟)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

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07年江苏卷)18.(16分)如图所示,空间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长,磁感应强度B=1T,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0.5m,现有一边长l=0.2m、质量m=0.1kg、电阻R=0.1Ω的正方形线框MNOP以v0=7m/s的初速从左侧磁场边缘水平进入磁场,求

 

(1)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F。

(2)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3)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建筑工地有一种“深坑打夯机”。工作时,电动机带动两个紧压夯杆的滚轮匀速转动可将夯杆从深为h=6.4m的坑中提上来。当夯杆底端升至坑口时,夯杆被释放,最后夯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回深坑,夯实坑底。之后,两个滚轮再次压紧,夯杆再次被提上来,如此周而复始工作。已知两个滑轮边缘的线速度v恒为4m/s,每个滚轮对夯杆的正压力F=2×104N,滚轮与夯杆间的动摩擦因素µ=0.3,夯杆质量m=1×103kg,坑深h=6.4m。假定在打夯过程中坑的深度变化不大,.取g=10m/s2,求:

(1)每个打夯周期中 电动机对夯杆所做的功;

(2)每个打夯周期中滑轮对夯杆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3)打夯周期

 


18.如图所示,电阻忽略不计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其上端接一阻值为3 的定值电阻.在水平虚线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高度为.导体棒的质量,电阻;导体棒的质量,电阻.它们分别从图中处同时由静止开始在导轨上无摩擦向下滑动,且都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当刚穿出磁场时正好进入磁场.设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不计之间的作用,整个运动过程中棒始终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

求:(1)在整个过程中两棒克服安培力分别做的功;

(2)进入磁场的速度与进入磁场的速度之比:

(3)分别求出点和点距虚线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新课标卷)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C.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