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射物体.由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使光的波动理论遇到困难.1.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装置 如图15-2所示.图中K板是阴极.A板为阳极.R为分压电阻. 图15-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物体组成一系统,甲、乙所受合外力不均为零,则系统的动量不可能守恒

B.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C.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和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D.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用动能为13.7eV的电子去碰撞

E.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F.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

G.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任意两个核子之间都存在核力作用

H.β衰变说明了β粒子(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Ⅱ选修3-5模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B.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小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且γ射线的波长最短
E.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F.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2)如图1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3)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两球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近代物理内容叙述中正确的有


  1. A.
    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紫外线照射强度增大而增大
  2. B.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3. C.
    发生衰变的物体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其总质量将减少一半
  4. D.
    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BD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
B.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
 
9
4
Be
+
4
2
He→
 
12
6
C
+
1
0
n

C.β衰变说明了β粒子(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碰撞前后两个物体mv的矢量和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普朗克常量为
6.5×10-34
6.5×10-34
J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一位同学在用气垫导轨探究动量守恒定律时,测得滑块A以0.095m/s的速度水平向右撞上同向滑行的滑块B,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为0.045m/s,碰撞后A、B分别以0.045m/s、0.07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求:A、B两滑块的质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近代物理内容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紫外线照射强度增大而增大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发生衰变的物体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其总质量将减少一半

D.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