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保持每天仍为24小时.而使地球上物体“漂浮 起来.下面的做法哪一个可达到? A.增大地球的半径 B 增大地球的自转速度 C.增大地球的质量 D减小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量 2.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状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为使牛顿环的直径大些.应选用表面弯曲得厉害一些的凸透镜. 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哪些提法或做法可能是正确的(尽管可能很荒谬)(     )
  A.若地球一年自转一周,则白天和夜晚将变得无限长
B.若地球一年自转一周,摆钟将走得快一些
C.如果保持每天仍为24小时,增大地球半径,可使地球上的物体“漂浮”起来
D.如果保持每天仍为24小时,增大地球质量,可使地球上的物体“漂浮”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在通讯、导航和气象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以下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广州模拟)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告别“故乡”发射升空,开始出使月球的旅程.它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5.1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此轨道上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在停泊轨道飞行3天后,嫦娥一号实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8万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10月31日,嫦娥一号实施第3次近地点加速,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向着月球飞去.11月5日,来到月球面前的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放缓了自己的脚步,开始第一次“刹车”制动,以使自己被月球捕获,之后,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月球的半径为1.7×106m,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几倍?(地球表面g=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过去年发射成功的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周期为1.5小时,而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为24小时,由此可以判定(  )
A、飞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通信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飞船的轨道半径大于通信卫星的轨道半径C、飞船的线速度小于通信卫星的线速度D、飞船的向心力一定小于通信卫星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